我們的社會猶如藍天,日月潛息,四時更替,它在不停的運動和變化。
社會進步需要創新。創新,有時像一縷清泉,滋潤著整個世界。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商朝開始,人們,以貝為貨幣,而后,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于是有了銅幣,隨著朝代的更換,又出現了交子等一系列貨幣。如今,人們多都使用刷卡來消費,使得消費更方便,也更安全了。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攤前常排著長隊,于是他大膽創新,買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小時,實驗了一年,在1958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法國年輕的家務雜工喬利,不小心將燈油滴在熨燙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來賠償。后來他發現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僅沒臟反而把陳年污漬也清除了,這個發現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劑。縱觀這些偉大發明,讓我不禁折服于創新的美麗與智慧。
創新有時又如舵手,掌握著時代前進的方向。一場歷經十年的浩劫之后,華夏大地上空一片暗淡,這時,鄧小平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構想。“一國兩制”“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使一個古老的國度在東方悄然崛起。是創新,給華夏民族帶來希望與溫暖,使華夏民族的天空從此晴空萬里。
創新不是數典忘宗,也不是一味的標新立異,而是有辨別的繼承,有遠見的求變。袁枚有言:字字古有,言言古無,吐故納新,其庶幾乎?有了創新,才有了“新美”,才有了魅力。
前不久,四川雅安遭遇了7級地震,死亡人數過百,我得知后憤懣又無奈,地震的到來難道不能提前預測嗎?而且四川不是第一次地震了,政府和國家為什么不做好防范措施?但反之想想,也不能全怪于政府國家,如今的科技還不能準確預測到地震是位于哪個地區,且毫無錯誤,只能推測大概位置與一個時間段。我不禁有一個聳人聽聞的想法:災難驅使創新。人們應該在這次慘痛教訓中明白,我們的科技需要前進,需要創新。
在歷史的煙雨湮沒時代的長河里,有人自愛于索居中泯滅,蒼老,但創新精神永恒不衰。唯有創新,才能像桃花源中的漁人那樣,穿過幽洞后,前方,豁然開朗,一片嶄新的天地!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