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種讓學生提出新問題、新想法、新結論,創造新事物的學習,其特點是推陳出新而非墨守成規。創新意味著探索,意味著變革,其最終目的在于開發、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江澤民總書記曾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彼刭|教育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這是21世紀教育的時代特征。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我們的閱讀教學課堂應是煥發出生命活力的課堂,是放飛想象的課堂,是鼓勵學生探究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我們所重視的應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答案的統一,結論的吻合。如果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打破一些條條框框的束縛,大膽的給學生一個創新的空間,能讓學生臉上綻放出發自內心的微笑、能讓學生自然而然的流下激動的淚水,那么我們的語文教育也就十分成功了,學生也能夠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了。
一、 大膽質疑,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創新思維來自質疑!八季S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具有創造潛力的重要標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學生多角度質疑問題,多角度思考問題解答疑難。
語文閱讀教學中處處有疑:(一)在課始可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后的質疑,如教學《“私塾先生”》時,問學生遇上了哪些不理解的問題,學生提出了問題:“什么叫私塾?”“什么是私塾先生?”“課題為什么要加上一個引號?”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為理解課文作了鋪墊。(二)在教學課文中可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性的質疑,如《跳水》一文,在教學到船長命令孩子快向海中跳,不然他就要開槍時,有學生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船長數完了‘一、二、三’,這孩子仍沒有跳水,那么船長是否會像他所說的那樣向他的兒子開槍呢?”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激烈的爭論,他們各抒己見,思維處于異;钴S的狀態。有的說船長不會開槍,因為孩子畢竟是他的親生兒子;有的說,船長會開槍,因為他是船長,說的話要算數,再說孩子在橫木上待長了,也會掉下來摔死的。一經過討論,最后同學們達成共識,那就是船長不會忍心打死他自己的兒子,他最終目的是為了救孩子,因此,即使船長開了槍,也只是嚇唬孩子,迫使孩子跳水的。這時候,有一位同學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孩子跳入水中,很可能會被淹死,因此,船長的方法并不能保證這個孩子一定就能脫險,那么還有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呢?”學生的創新思維完全被激活了,他們想出了許多辦法。此時,教師適時組織讀議:“同學們,讓我們再讀課文,然后將你們所想的辦法與船長的方法進行比較,看看究竟是誰的辦法好!”經過討論交流,學生充分認識到,在當時這種十分危急的情況下,船長的決定是正確的,同時根據當時的環境來看,船長的決定也是可行的,因為海面風平浪靜,孩子跳入水中能被水手迅速救起。這樣通過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解惑,不但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躍了思維,激發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創新能力。(三)在課后引導學生進行延伸性的質疑,如教學完在《田忌賽馬》后,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提出了疑問:光調換馬的出場順序,齊威王能贏嗎?這時課堂上學生都動起來了,擺馬、畫對陣圖,運用他們的創新思維,發揮了他們最大的潛能,想出了四種方法,證明齊威王也能贏。課后,我又以《我給齊威王寫信》為題,讓他們給齊威王提建議,出良策,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 啟發想象,培養思維的廣闊性
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動。它能夠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而發散思維正是創新的基礎,也是一切發現和發明的基石。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機會,精心選擇一些發散點,培養學生創造想象的能力。
(一) 利用插圖,啟發想象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這課中有一幅插圖,描繪了董存瑞昂首挺胸,托起炸藥包,導火索哧哧地白煙,閃著火花的情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首先著眼于整個畫面,對各種事物都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讓學生對當時的環境有個大略的了解。在觀察整個畫面的基礎上,重點觀察董存瑞動作和面部表情。最后引導學生想象董存瑞的內心活動。讓學生創設課文中所沒有或比原文更生動,更形象的情景來。學生通過觀察圖畫,閱讀課文,想象情境,在頭腦里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進一步體會到董存瑞的內心世界和他把生死置之度外,為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大無畏精神。
(二) 創設情景,觸發想象。
根據教材特點創設情景,營造適宜的氛圍,突出教材的動態性,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感情的共鳴,讓學生觸景生情,由情創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我在教學《夜宿山寺》時,先創設情境,整體感知。具體操作時,我用語言描述,將古詩的內容,結合寫作背景,編成通俗易懂的故事,把學生帶入詩的意境,吟誦原詩。再通過配畫、配樂、指導朗讀,學生從視覺、聽覺上感受詩人對寺院里高樓的描寫,體會詩境。通過做動作表演讀、想象畫面,領悟詩情,體會到詩人對山寺夜景的喜愛、贊賞。
三、 鼓勵辯論,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而閱讀教學中的辯論,就是落實這一理念的很好載體。由于學生認識上的個性差異和閱讀經驗的不同,在閱讀教學的進程中,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也往往有較大的差異,辯論其實就是充分利用這種“差異資源”,或讓學生辯論求真,或讓學生各抒心靈、多元解讀。如有位老師在教學《兩塊銀元》時,一位學生提出劉司令和鄧政委根本不用“賠”孫老漢兩塊銀元,因為茶壺根本不是他們打破的。有許多同學表示明顯地反對,也有不少同學積極響應,一時不可開交。這位老師審時度勢,決定調整預設,隨機組織辯論來推進教程。學生照例按不同觀點坐成兩大陣營,討論準備支持各派觀點的理由,有的從課文上尋詞析句,有的交流相關的生活知識經驗。尤其是對文本的關注到了熱情高漲的地步,因為此時的研讀文本是為了尋找論據,發表高見,支持自己的觀點。辯論使得學生經歷文本的過程具有了十分強烈的目的性,它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得到高頻度的訓練。
又如一位優秀老師在上《落花生》一課時,在學生理解了“體面”,“只講體面”,明白了文中父親是要許地山做像落花生那樣的人后,老師并沒有滿足,搞了一個“實話實說”的辯論,落花生和蘋果、石榴兩者只能擇其一,你想做什么?
??生:花生埋在地里很涼快,而蘋果、石榴雖然漂亮,但總要在枝頭遭受風吹雨打。
??生:默默無聞,腳踏實地才是真。
??生:蘋果、石榴不僅長得好看,也很實用,我們不是很喜歡吃嗎?所以,他們有的是炫耀的資本。
??生:我們落花生有用但非常謙虛,因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生:做落花生是舊的觀念,做蘋果、石榴是我們21世紀的觀念。如果像花生那樣,大家都瞧不起你,我們應該讓大家都看到你的長處,才能得以重用,
??生:對,這就是我們現在做廣告宣傳的目的。
??生:現在公司招聘,看重的是知識與能力,最漂亮但沒有知識是沒人要的。
??生:你說得很對,可是,你們如果將知識、能力都藏起來,誰都不知道,又有什么用呢?
??師:好,辯論到此為止,同學們經過這次辯論,你們面對21世紀,應該做怎么樣的人?
??生:既要像落花生那樣對別人有用,也要像蘋果、石榴那樣敢于推銷自己。
??生:不能過于埋藏自己,也不要過于炫耀自己。
師:是呀,我們應該把落花生、蘋果、石榴融為一體。
這樣的辯論讓閱讀對話更生磁性,似春風化雨,喚醒、激賞著學生的閱讀心靈。更如助推器,為學生的生活經驗、文本感悟的交流碰撞推波助瀾,從而激蕩衍生出新的文本內涵和更具時代意義的文本主旨。這樣的感悟無疑是進入了新的層次,它應當是我們閱讀教學追求的境界。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要能形成有利于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精。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