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代詩詞的鑒賞可分為三個階段:感知、感觸;鑒賞、評價;總結、表述。
一、感知、感觸
感知、感觸,就是讀詩、讀懂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詩詞知識積淀
1.了解古典詩歌的發展變化:應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變化有相當清晰的認識,不僅要掌握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大文學源頭及其特點,還要按照歷史的順序理清詩歌發展的脈絡;既要對各個時期的詩歌總體風格有所了解,還要對各個時期的(特別是唐宋時期)、各個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2.掌握詩歌類別及其特點: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因此,分清詩歌類別往往是理解和鑒賞詩歌內容的一個突破口。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格律,可分為古風(古體詩)、格律詩(近體詩);按字數,可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按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即事詠懷詩、詠史詩等。而詞按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婉約派等。
3.把握詩歌的主要特征:即詩歌高度的概括性,生動的形象性,強烈的抒情性,鮮明的音樂性。
4.強化格律意識:古代詩歌,多數講究格律,所以必須強化格律意識,對詩詞的平仄、對仗、韻腳、詞牌等有一個清楚的了解。
5.熟悉古典詩詞鑒賞常用名詞術語
⑴評價主旨類: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言簡意豐、意在言外、含蓄蘊藉等。
⑵分析手法類:卒章顯志、畫龍點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寄寓、寄托、襯托、烘托、渲染、側面描寫、對比、起興、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3)語言特點類:勾勒、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惟妙惟肖、體物入微、窮形盡態(相)、富有哲理、淋漓盡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備、簡潔、淺顯、明快、明白、通暢、平淡、無奇、質樸清新、淡雅、詞藻華麗等。
(4)風格類 沉郁頓挫、豪放、雄渾、曠達、沉郁、蒼涼、沖淡、低沉、悲慨、蒼勁、舒緩、悲涼、俊爽、等。
(5)文章結構:做鋪墊、埋伏筆、呼應、渾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類:虛實相生、水乳交融等。
6.掌握修辭方法在詩歌中運用的特點:詩詞常用的修辭手法是比喻、擬人、對比、夸張、借代、雙關、互文等。
7、讀懂詩要注意運用方法
(1).借助題目、作者、注釋。
題目是切入點。古詩的題目很講究,它往往能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是我們解讀詩歌的重要切入點,從題目入手,我們可以迅速準確地理解詩歌。
作者:確定朝代、風格,為后面分析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和詩人的觀點態度作鋪墊。
注釋:可以了解作品創作背景。
(2)、學會從內容上分類鑒賞詩歌。
古代詩詞的分類:古代,浩如煙海,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歌,數量之多,題材之廣,令人贊嘆。但就其內容而言,大體可概括為:詠史詩、山水田園詩、詠物詩、邊塞詩、抒懷詩等。掌握各類詩的特點極其方法。
(3).借助背景:詩歌鑒賞不應忽視對其背景的了解。這里所說的背景,包括詩人所處的社會時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張等多方面的內容。這些方面,對詩人的詩歌創作往往有著直接的影響。因而,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就應當借此來理解詩歌、把握詩歌。
(4).注意作品中的“細節描寫”。
(5)、注意作者的“邏輯思維”。
(6).注意作品中的“典故”運用。
二、鑒賞、評價
1.把握詩歌的意象與意境。詩歌的意象:詩歌的意象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
(1)象征性意象(2)比喻性意象(3)描述性意象 (4)通感性意象
2.鑒賞詩歌中的形象:所謂“形象”就是文學作品中展示出來的生活圖畫,一般可分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聯系。
一般的短評寫作時要注意先“蓋帽”,即說出詩人的形象的總體特征,再以此為“中心論點”,從詩歌的具體語詞方面對這個論點進行分析論證。其他三個方面的鑒賞和評價一般也使用這個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圍繞“這個”論點來寫。初學者往往失卻重點,在簡短的文字中寫到各方面的內容。
鑒賞詩人形象的思路與其他文學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從其“社會地位”“思想意識”“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體寫作過程中不宜出現這些字眼,我們在這時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3、鑒賞作品的語言:詩歌的語言主要特征有:凝練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躍性。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而這幾個方面往往是合為一體的。
4.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指詩人在借助語言文字塑造藝術形象時,靈活運用一般創作規則和方法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而又特殊的藝術手段。主要考查藝術特色和表現形式。
(1)抒情方法: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還有融情于景、懷古傷今和即事感懷等。
(2)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把握:
創作方法:賦、比、興;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構思技巧:以動寫靜、樂景寫哀、虛實結合、小中見大、點面結合、想象聯想、象征寄托等。
在這三個方面中,第三方面為其重點。
(3)用典:鑒賞詩歌的用典主要明確兩點:
典故的來源及其含義。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詩歌中主要表現為增加詩歌的容量,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詩詞曲中主要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
(4)風格:風格是由創作個性決定的作品在思想與藝術上總的特色。風格就大處而言,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之分。從詩詞曲的總體風格來講有詩莊、詞媚、曲諧(俗)之說,詞又有豪放和婉約之別。
不同的風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義:善于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夸張手法,語言熱情奔放,想象瑰麗神奇。代表的詩人有屈原、李白、李賀、蘇軾、龔自珍等。
現實主義:注重按照生活本來的樣了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反映人民的生活與追求。代表的詩人有杜甫、辛棄疾、陸游等。
不同類型的詩有不同的風格:
宮廷詩:纏綿宛轉 田園詩:恬淡寧謐 山水詩:清新優美
邊塞詩:悲涼慷慨 諷喻詩:沉郁激憤 詠史詩:雄渾壯闊
(5)修辭: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種修辭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辭的藝術手法,分析修辭的藝術效果。
5.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
第一,思想感情:考查的主要有三點:
情感類別:哀怨、激憤、憎惡、憂愁、欣喜、歡快、向往、離愁別恨、懷古傷今等。
情感載體:楊柳——離別 菊花——傲骨 圓月——團圓 落葉——失意等。
抒情方法:見前“鑒賞表達技巧部分”
第二,內容主旨:考查的主要有:
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
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
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等。
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詩歌表現思想內容的形式大致有兩種,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律詩、絕句大多是先描寫景物,后抒發情懷;詞曲往往是詠物懷古,即借事物、借人物來表明心志。思想內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詩句里得到集中的體現。
對詩歌思想感情的鑒賞,首先從詩歌的基本內容入手,其次寫出作者在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
三、總結、表述
1.靈活運用常見的古詩鑒賞術語,準確得體地表述自己“就詩論詩”的心得。
“寫什么”: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情);懷古詠史;即事感懷;邊塞征戰;山水田園;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樣寫”: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詩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虛實相濟;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化靜為動;煉字;起承轉合;賦比興;夸飾;用典;含蓄;對仗;韻腳。
“為何寫”:抒發……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實;表現……的情趣;寄托……的情懷(如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2.重溫過去的高考題,明白考查方式及范圍。
3.區分幾個概念,明確答題的內容角度
問“表達方式”,則答敘述、描寫(虛實、動靜)、議論、抒情、鋪陳等;
問“修辭手法”,則答所運用的修辭格;
問“藝術(表達)技巧”,則答想像、聯想、襯托(正襯或反襯)、對比、象征、用典、化用、含蓄蘊藉等。
4.、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或答非所問;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范,不能出現語病。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