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ran
1.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
2.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鴻門宴》)
[例解]用作連詞。主要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可是”“但是”。
3.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例解]
“然”有時和“而”連用,“然”代指上文所說情況,“而”表示轉折,等于說“如此(這樣),可是……”4.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例解]
“然”還常和“則”結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實,“則”是由此進行闡述或論斷,可譯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單譯為“那么”。
5.輮使之然也。(《勸學》)
6.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例解]用作代詞。相當于口語中“這樣”“如此”。
7.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說》)
8.大石……森然欲搏人……(《石鐘山記》)
[例解]用作助詞。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相當于口語的“……地”。
9.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10.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
[例解]用在名詞或短語之后,前面有“若”“如”“猶”等詞與之照應的,可譯為“的樣子”“一般”“那樣”。
11.袁曰:“然,固有所聞。”(《譚嗣同》)
12.成然之。(《促織》)
[例解]“然”還常作應對之辭,同口語中“是的”“對的”相似。或者表示贊成、同意,即“認為是”“認為對”的意思。
若ruo
1.若毒之乎?(《捕蛇者說》你)
2.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你的)
[例解]用作代詞。表對稱,相當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
3.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論語?憲問》)[例解]表近指,相當于“這”“這樣”“如此”。
4.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例解]用作連詞。表假設,相當于“如果”“假設”等。
5.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
[例解]表選擇,相當于“或”“或者”
6.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例解]“若”和“夫”“至”結合,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表示他轉。
雖sui
1.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例解]“雖”作連詞,在文言中有兩種用法。用在假設關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認一種假設,然后轉入正意,可譯為“即使”。
3.豫州軍雖敗于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赤壁之戰》)
[例解]用在轉折關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認一事實,下面再轉入正意。可譯為“雖然”
4.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例解]“雖然”,現在漢語用“雖然”的地方,文言只用一個“雖”字。文言的“雖然”,“雖”是轉折連詞,“然”是指示代詞,結合在一起,有承上轉下的作用,相當于“雖然如此”或“話縱然這么講”。
所suo
1.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2.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3.余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指南錄〉后序》)[例解]用作助詞。經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所”字結構。“所”字結構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
4.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
5.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信陵君竊符救趙》)
[例解]“所”和動詞結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
6.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后序》)
7.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例解]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
8.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
9.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解]“所”和“以”連用,文言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
10.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信陵君竊符救趙》)
1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例解]表示手段或憑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