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試題
在一次鼓勵創新的報告會上,有位學者出了一道題:?
四個圖形符號中,哪一個與其他三個類型不同?有人說圓形,因為圓形是惟一沒有角的圖形;也有人說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線構成的;又有人說半圓形也正確,它是惟一由直線和曲線組成的;最后有人說,第四個圖形也可以,因為它是惟一非對稱性的圖形。看來,由于標準和角度的不同,這四個圖形都可以作為正確答案。?
的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問題的答案不止一個的事例很多。你有這樣的經歷、體驗、見聞和認識嗎??
請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1.這個話題的范圍是很寬泛的,只要與學者的這道題引發的思想感受有關,都符合要求。2.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編述故事,抒發感情,發表議論,展開想象,等等。3.題目自擬。4.不少于800字。?
本題充分體現了我國對素質教育探索的結果,讓考生用新的眼光、多角度的思考來看待社會生活,鼓勵發散思維,打破了因循守舊、用單一尺度衡量事物的傳統認識,對于培養青年人的現代意識具有積極的意義。話題為廣大考生展示自己的才情和個性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寫作時思維決不能局限在所給的四個圖形像什么之上,而應圍繞話題引發新的議論、展開新的聯想、講述新的故事、抒發新的情感。要在確定文體、選擇材料、組織結構、語言表達和擬定題目等關鍵環節上多下工夫。此外應注意: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只是規定了一個大的作文范圍,具體寫作時要化大為小,獨抒己見。?
下面提示幾種作文思路:?
1?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人生的道路也有很多條——“我”有自己的選擇——主題:做一個精彩的自己。?
2?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要善于傾聽不同的意見——主題:社會需要寬容。?
3?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原因是人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主題:換個角度會很美。?
4?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老師的問題引來同學們不同的答案——有創意的答案卻被判了錯——主題:教育一定要尊重個性。(唐惠忠)四幕劇?江蘇考生?
滿分佳作
四幕劇
江蘇考生
我是中文系的學生,教授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看四幕短劇,寫篇論文,明天交。?
第一幕:情景對話?
背景:一條泥濘的鄉間小路,一條小溪靜靜地流淌,幾塊零亂的石頭。?
A:這有什么風景好看?暴雨、小路、溪流、石頭!?
B:這兒有許多東西,小路邊長著青草,溪流里藏著歌謠,石頭邊花朵在歡笑,暴雨后掛著彩虹……?
全劇終……?
我凝神思考,在筆記本上寫道:其實生活中的任何情景都是美麗的,能發現這一美麗的就是敏銳的眼睛、敏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有一顆充滿愛與希望的心。正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第二幕:半個甜面圈?
背景:一個小餐館中,一張桌子,面對面坐著兩個人,他們面前的盤子里各有半個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了半個甜面圈。(一臉的無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還有半個甜面圈。(一臉快樂狀)?
全劇終……?
筆記本上留下了我清晰的筆跡:樂觀和悲觀其實是兩種生活狀態,樂觀者看到的永遠是希望,而悲觀者看到的永遠是失望。在人生旅程中,樂觀者永遠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悲觀者永遠向后看,原地停留甚至向后走,驚慌失措。正如:樂觀的人在被玫瑰刺傷后仍會說“多美的花啊”,悲觀的人在看到刺時就會說“多糟啊”。我選擇玫瑰的美麗,因此我選擇前者。?
第三幕:世界上什么東西最亮?
背景:上山下鄉剛回城的老三屆,在聽一位哲學老師上課。黑板上有一行字——世界上什么東西最亮??
有人說是太陽,有人說是原子彈爆炸時的光,有人說是激光……教室里充滿著七嘴八舌的議論。一位知青站起來說,是雨夜中在漆黑的泥濘小路上走了許久,突然看見的遠方一點如豆的燈火。全場一片寂靜……?
全劇終……?
心中有一些東西在涌動。我想起了巴金的名篇《燈》,似乎當時不能體會的溫暖漸漸真實起來。世間最亮的其實是人性之光,一如那小小的心燈,一如那如豆的燈火。溫暖是無處不在的,溫暖著自己,也溫暖了別人。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可是,第四幕卻沒有看到。夠了,這三幕的感動讓我一夜無眠。清晨,我交上論文,并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儒雅的教授笑了:看了三幕劇的感受是多種多樣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在你下筆的同時,第四幕已經上演,你的答案就在第四幕——真實的人生之中。?
我大悟。生活有許多精彩的詮釋,我的答案只有八個字:熱愛、樂觀、感悟、付出……
【名師點評】?
本文構思精巧:用三個特寫鏡頭,從三個不同的側面揭示出一個道理:“生活有許多精彩的詮釋。”第一幕說明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第二幕說明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第三幕說明要有人性之光;如此,才會擁有第四幕的“真實的人生”。令人叫絕的是,“第四幕”劇并未上演,但“答案”(“真實的人生”)已隱含其中,收到了“以虛襯實”之效。?
從內容上看,三幅“畫面”并非平面展示,而是漸入佳境,加上作者“幕”后的點睛之筆,使文章升華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唐惠忠)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