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于
1、對,對于。例:①貧者語于富者曰。②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2、在。例:①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②乃設九賓禮于庭。③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
3、與,跟,同。例:①莫若遣腹心自結于東,以共濟世業。②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③燕王欲結于君。
4、到。例:①指通豫南,達于漢陰。②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5、從,自。例:①子墨子聞之,起于魯。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6、在……方面。例:①荊國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悔。
7、比。例: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雹谇,取之于藍,而青而藍。(本義項是指后一個“于”)
8、被。例:①君幸于趙王。②受制于人。③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9、受。例:不拘于時,學于余。(本義項指前一個“于”)
10、向。例:①不拘于時,學于余。(本義項指后一個“于”)②事急矣,請求救于孫將軍。
11、給。例:我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
[于是]
⑴在這時。例: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婆c現代漢語“于是”相同。例: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
⑶在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仍谶@種情況下。例: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罅。
、蓪Υ。例:于是余有嘆焉。
、蕪拇。例: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
[于路]沿路。例:京中安不得身,又虧林沖赍盤纏,于路投奔人。不想日卻在這里撞見。
[于是乎]于是。例: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訊之,眾言同,于是乎書。
二十九、哉
1、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呢”。例:①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②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燮涓鸽m善游,其子豈遽善游哉?
2、表示感嘆語氣,相當于“啊”、“呀”。例:①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②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③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3、表示疑問語氣,相當于“呢”、“啊”。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4、表示祈使,相當于“吧”、“啊”。例:幸寧心哉!
三十、則
1、卻,可是。例:①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2、那么,就。例:①為之,則難者亦易矣。②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③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
3、指分項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條數。例:《論語》六則。
4、用在對比句中,相當于“就”。例: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③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④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⑤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5、就是。例:①則者岳陽樓之大觀也。②不然,則其所疏遠。
6、原來是。例:①徐而察之,則上皆石穴罅。②臨視,則蟲集冠上。
7、只。例:不依公道則愛鈔。
8、同“輒”,總是,常常。例:居則曰:“不吾知也!”
9、原來已經。例:①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②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則是]只當是。例:與竇娥燒一陌兒,則是看你死的孩兒面上。
[則則]贊嘆的聲音。例:連呼則則。
三十一、者
1、指人、物、事、地點等,相當于“……的”或“……的人(東西、事情、地方)!崩孩僬l為大王為此計者:(者:指人)②客何為者?(者:指人)③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者:指事)④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者:指物,藥)⑤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2、與“若”之類字組成某種詞組,或單用,表示比擬,相當于“……的樣子”、“……似的”。例:①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3、放在主語之后,表示提頓或判斷。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廉頗者,趙之良將也。③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4、放在主語之后,引出原因。例:①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放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6、放在假設復句中,表示假設,相當于“如果……”、“……的話”。例:①入則無法家弼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②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③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7、放在“有”字的賓語之后,表示提頓。例: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8、放在數詞之后(翻譯時,要根據所列事物,在數詞詞后加上相應的量詞和名詞)。
例:①或異于二者之為,何哉?(二者:兩種心情)②此數者用兵之患也。(此數者:這幾點。)
9、放在后置的定語這后,相當于“的”。例:①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定語是“可使報秦者”,中心詞是“人”)②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
10、放在時間詞之后,表示停頓,起調整音節作用。例:①近者奉辭伐罪。②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11、放在陳述句末,表示陳述結束。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②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
三十二、之
1、他,她,它(們)。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術者)②以刀劈狼首,數刀斃之。(之:它,指狼)③然之。(之:它,指上文李的話)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們,指齊軍)⑤我見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2、的。例:①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往,到……去。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為學》)②去逾四十里,之虛所賣之。(本義項指前一個“之”)③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本義項指前一個“之”)
4、這,此。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損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義項指后一個“之”)②郯子之,其賢不及孔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5、作賓語前置的標志。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6、我。例:①君將哀而生之乎?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垡允侵雍拗畯头狄。
7、調整音節,無實義。例: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本義項指后一個之)
8、用在主謂結構中,表示了消句子獨立性。例:①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②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作定語后置的標志。例:①云之崔嵬。②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0、向。例:然后驅而之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