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誦讀時,怎樣讀準字音?
誦讀文言文,應特別注意三種“異讀”(一個字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讀音)。
(1)通假異讀。文字通假,在文言文中比較常見,通假字跟本字的讀音大多不同,我們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讀其本字的音。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說”,就不能讀“shuō”,而應讀“yuè”;這里的“說”通“悅”,愉快的意思。《桃花源記》里“便要還家”中的“要”,不讀“yào”,而應讀“yāo”;這里的“要”通“邀”,邀請的意思。
(2)古音異讀。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專有名詞,凡是《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未作出規定的,我們仍應按傳統的音去讀。像“可汗問所欲”中的“可汗”,是對過去某些少數民族君主的稱呼,按古音應讀“kèhán”。
(3)破音異讀。這是指通過改變字音的辦法來區別詞性和詞義的一種異讀。如“騎”現在只用作動詞,讀“qí”,但文言文中它還常作名詞用,讀“jì”,表示騎馬的人或戰馬,“翩翩兩騎來是誰”與“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中的“騎”都讀“jì”。
另外,文言文中有一些現在不常用的字,我們要仔細辨清字形,查明字音,切不可以形近字的音去替代,或者讀“半邊字”。如“及郡下,詣太守”的“詣”,應讀“yì”,不能誤讀為“zhǐ”。
3誦讀時,怎樣讀好節奏?
(1)古詩詞的誦讀節奏。
五言絕句和律詩,每句一般可按“二、二、一”或“二、三”的節奏來朗讀;七言絕句和律詩,每句一般可按“二、二、二、一”或“二、二、三”的節奏來朗讀。當然了,有時要結合意義來劃分詩句的節奏,如“故人/具/雞黍”。
(2)文言散文的朗讀節奏。
誦讀文言散文,確定停頓的主要依據是文句的意義,只有正確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意義,我們才能做到不讀破句(朗讀時在不該停頓的地方停頓就叫讀破句)。如2008年江西省中考卷第9題,要求用“/”標出“力過數人而有謀略”一句的朗讀停頓。該句概括桑懌的兩個特點,一是力氣大,二是有謀略,二者用“而”來連接,朗讀停頓自然應標在“而”前。
下面三種文言句的停頓容易讀錯,同學們應予以注意:
①名詞用作狀語時,充當狀語的名詞應同后面的謂語中心語連讀。如“其一犬坐于前”就應讀成“其一/犬坐于前”。名詞“犬”作狀語,描繪“其一(狼)”坐的姿式。
②有些詞在現代漢語中是合成詞,在文言中則是兩個單音詞,誦讀時中間應有停頓。如“今齊地方千里”一句中,“地方”就不能連讀,必須分開。“地”跟“齊”連讀,作句子主語;“方”跟“千里”連讀,作句子謂語。
③句首的一些虛詞,往往起著領起全句的作用,我們在誦讀時,應在其后有所停頓。像“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就應讀成“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