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石海峽大橋1990上公6下鐵2日本1998 桁架
明石海峽大橋
簡介:1998年4月5日,世界上目前最長的吊橋——日本明石海峽大橋正式通車。
大橋坐落在日本神戶市與淡路島之間(東經134度59分,北緯34度36分),全長3911米,主橋墩跨度1991米。兩座主橋墩海拔297米,基礎直徑80米,水中部分高60米。兩條主鋼纜每條約4000米,直徑1.12米,由290根細鋼纜組成,重約5萬噸。大橋于1988年5月動工。1998年3月竣工。
明石海峽大橋首次采用180MP級超高強鋼絲,使主纜直徑縮小并簡化了連接構造,首創懸索橋主纜,這也是第一座用頂推法施工的跨谷斜拉橋,由著名的法國埃菲爾集團公司承建。
日本明石海峽大橋,位于本州島與四國島之間,主跨1991米(960+1991+960),全長3911米,為三跨二鉸加勁桁梁式吊橋,鋼橋283米,高出333米橋寬35.5米,雙向六車道,加勁梁14米,抗震強度按1/150的頻率,承受8.5級強烈地震和抗150年一遇的80m/s的暴風設計,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懸索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雙層橋,是聯結內陸工業中的重要紐帶。它跨越日本本州島—四國島之間的明石海峽,最終實現了日本人一直想修建一系列橋梁把4個大島連在一起的愿望,創造了本世紀世界建橋史的新紀錄。總投資約40億美元。
2、大帶橋GreatBelt16246丹麥1998年 箱梁
大帶橋
簡介:1998年6月14日竣工通車。大貝爾特海峽大橋位于丹麥的Funen島和Zealand島(哥本哈根所在處)之間,全長17.5km。大帶橋,也叫大伯爾特橋,斯托伯爾特橋,它將丹麥第一大城市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和第三大城市歐登塞所在的菲英島連接在一起。
大橋工程由3個部分組成:跨越東航道的一條鐵路隧道,一座高速公路高架橋和一座公鐵兩用橋。公路橋全長6.8km,是一座主跨1624m、兩邊跨各為535m的懸索橋。橋面為4車道,塔高254m,橋面離海平面75m。加勁梁為扁平鋼箱,分段運至橋下后吊裝焊接就位。兩島海面距離18公里。以1988年價格計算,大貝爾特橋實際耗資337億丹麥克朗,約合48億美元,是歐洲當時預算最高的橋梁工程。大貝爾特橋分為東、西兩段,中間以斯普奧人工島作為中間站。西橋從菲英島到斯普奧島,跨度6.6公里。
3、亨伯橋Humber14104英國1981 箱梁
亨伯橋
簡介:大跨度懸索橋。橫跨英國亨伯河。位于北岸的赫斯爾和南岸的巴頓之間。建于1973~1980年,1981年7月通車。橋全長2220米,主跨1410米,北岸邊跨280米,南岸邊跨530米。引橋為鋼筋混凝土高架橋。
橋塔采用由橫梁聯系的鋼筋混凝土空心雙塔柱,高155.5米,滑升模板施工。主索由平行的14948根直徑5毫米的冷拔鍍鋅高強鋼絲組成,用空中編纜法架設。從主索懸吊加勁梁的吊索為傾斜的鋼絞線。主索的錨固體為兩室的混凝土結構,主索先由室內的鋼索鞍支承,然后分散成數股錨于室后的錨體內。橋面寬28米,包括車行道22米,兩邊懸臂板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各3米。加勁梁寬22米、高4.5米,橫截面呈梯形的鋼箱梁。每個箱梁預制節段長18.1米,由加勁的鋼板組成。北墩基礎為筑在白堊土上的重力式鋼筋混凝土板,南墩基礎為筑在河床下33米處粘土中的兩孔直徑24米的沉井。沉井施工采用圍堰內筑島下沉的方法。耗資2.5億多美元。
4、江陰長江公路大橋13856中國1999 箱梁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
簡介:江陰長江公路大橋,位于江蘇省江陰市黃田港以東3200米的西山,主跨1385米(328+1385+295),橋塔高190米,為兩根鋼筋混凝土空心塔柱與三道橫梁組成的門式框架結構,重力式錨碇,主梁采用流線型箱梁斷面,鋼箱梁全寬36.9米,梁高3米,橋面寬29.5米,雙向六車道,兩側各設寬1.8米的風嘴,1999年建成。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懸索橋結構。主跨1385m。門式鋼筋混凝土塔柱,柱高193m,中設橫梁三道。為目前世界第四、中國第一大橋。1994年開工建設,1999年10月建成通車。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是我國首座跨徑超千米的特大型鋼箱梁懸索橋梁,也是20世紀“中國第一、世界第四”大鋼箱梁懸索橋,是國家公路主骨架中同江至三亞國道主干線以及北京至上海國道主干線的跨江“咽喉”工程,是江蘇省境內跨越長江南北的第二座大橋。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位于靖江市十圩村與江陰市間,大橋全線建設總里程為5.176公里,總投資36.25億元。大橋全長3071米,索塔高197m,兩根主纜直徑為0.870m,橋面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寬33.8米,設計行車速度為100公里/小時;橋下通航凈高為50米,可滿足5萬噸級輪船通航。大橋于1994年11月22日開工,1999年9月28日竣工通車。江澤民同志為大橋題名,并為大橋開通剪彩。
江陰大橋通過廣靖高速和錫澄高速南連滬寧高速公路,北接寧通高速公路。2002年,江陰靖江間開通城際公交,兩地居民交往日益密切。
1996年初完工的江陰長江公路大橋北錨旋大型深沉井重達7.6萬噸,高達58米,平面面積足有九個半籃球場大,可承受主纜拉力6.萬噸,為“世界第一大沉井”。1998年4月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首次親臨江陰長江公路大橋建設工地視察,并題寫了“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橋名。1998年7月16日,氣貫長虹的“國內第一纜索”江陰大橋主纜開始架設,主纜直徑達86.6厘米,由2.2萬根直徑5.35毫米的鍍鋅高強度平行鋼絲組成,總重量達1.7萬噸。主纜鋼絲累計長度達10萬公里,可繞地球兩圈半。1999年2月展開的大橋照明工程,采用國際先進燈具,實施最佳照明組合方案,將創造出與國外大型橋梁媲美的一流照明美化效果。1993年7月,靖江市八圩鎮十圩村黨支部書記馮自剛率先拆了自家新樓,成為大橋建設史上的第一個拆遷戶。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收費站設在大橋北岸,共有32個收費口。為全國最大收費站。江陰長江大橋北接線廣靖高速公路為蘇北第一條六車道高速公路。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是國家“九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是國家”兩縱兩橫”公路主骨架中同江至三亞國道主干線及北京至上海國道主干線的跨江“咽喉”工程。橋梁全長3071m,主跨1385m,為一跨過江鋼懸索橋,是我國第一座跨徑超越千米的特大型鋼箱梁懸索橋,當時,在已建橋梁中位列中國第一、世界第四。大橋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設計行車速度為100km/h,橋面寬33.8m,橋下通航凈高50m,可通航五萬噸級巴拿馬散裝貨船。該工程于1994年11月22日正式開工建設,1999年9月28日勝利建成并正式通車。工程決算27.2996億元,比概算33.74億元節省了6.4404億元,工期提前55天,使大橋自身可提前收益2600萬元。“江陰大橋是我國第一座跨度超千米的特大橋,設計合理,管理科學,工程質量優良,代表我國20世紀90年代造橋最高水平,將作為本世紀我國橋梁工程建設新的里程碑,躋身世界橋梁前列”。
該工程獲得:英國建筑協會2000年度優質工程獎;2001年江蘇省“揚子杯”優質工程獎;2001年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十六屆匹茲堡國際橋梁協會會議的尤金-費格金獎和2002年度魯班獎。
目前,大橋日通行車輛約3萬輛。相比較而言,其過載水平比武漢白沙洲大橋的7萬輛低很多。不過,鋼橋上的路面鋪裝問題同樣困擾著這兩座橋梁。而隨著潤揚長江大橋的修建,其跨度也降到了中國第二。
5、青馬大橋1377上公6下鐵2公4中國香港1997 桁架
香港青馬大橋
簡介:青馬大橋(TsingMaBridge),是配合香港國際機場(赤蠟角機場)而建的十大核心工程之一。于1992年5月開始興建,歷時五年竣工,造價71.44億港元。青馬大橋橫跨青衣島及馬灣,橋身總長度2,200米,主跨長度1,377米,離海面高62米,青馬大橋除創造世界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吊橋紀錄外,包括青馬大橋在內的「機場核心計劃」還于1999年榮獲美國建筑界權威及編輯選為“二十世紀十大建筑成就獎Top10ConstructionAchievementsofthe20thCentury”得主之一,并與英法海峽隧道、三藩市金門大橋、艾森豪威爾州際和國防公路系統、紐約帝國大廈、科羅拉多胡佛水壩、巴拿馬運河、悉尼歌劇院、埃及阿斯旺水壩工程及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同享殊榮。
青馬大橋是為了赤蠟角機場而建的十大核心工程之一,可算是世界級建筑,它橫跨青衣島及馬灣,全長2,160公尺,主橋跨度也達1377米,兩座吊塔,每座高206米,離海面62米,是全世界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吊橋。1992年,青馬大橋開始建造,僅以五年時間完成,稱得上是同類建筑中花最短時間。它與連接馬灣、大嶼山的汲水門大橋一起,像兩道彩虹,成為香港新的觀光景點。它的壯觀恢宏的氣勢完全超越了美國的金門大橋。青馬大橋于1992年5月開始興建,當時造價達71.44億港元,歷時五年竣工。青馬大橋橫跨青衣島及馬灣,橋身總長度為2,200公尺,主跨長度1,377公尺,離海面高62公尺。青馬大橋的橋塔高206公尺,采用的吊纜鋼線總長度達160,000公里,單是結構用的鋼材重量便高達50,000公噸。青馬大橋是香港的一個重要地標和景點,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參觀。為應付游客,政府在青衣西北部設立青嶼干線訪客中心及觀景臺。訪客中心設有大橋模型、相片和互動游戲;從螺旋式的小路繞?圓柱形的觀景臺而上,游人便可以較近距離或高角度,可遠眺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及汀九橋,設有行人天橋連接訪客中心與停車場。訪客中心及觀景臺于1997年
隨青嶼干線通車對外開放,最初由新機場工程統籌署負責管理及運作。該署于1998年解散后,展覽中心交由民政事務總署葵青民政事務處負責管理。
不過,青馬大橋不設人行道,因此游客無法步行于青馬大橋。不過各位若要一睹青馬大橋最宏偉的一面,建議登上位于青衣的青欣山。山上設有青衣自然徑,只要各位沿著路牌指示前往二號觀景臺,應可找到眺望青馬大橋最徍的地方。但要小心青衣自然徑欠缺任何照明設施,故盡可能于日落前下山,以策安全。
欣賞雄偉的青馬大橋的最佳觀景點在肯衣島西北端的“青嶼干線訪客中心”及一旁的觀景臺。在登上觀景臺的步道旁,聳立著最能象征大橋精神的兩座紀念物-迥繞纜繩用高塔及主纜截取下來的斷面。千萬別小看這兩座紀念物,當年為了架起支撐橋面的主纜,就靠這矗立于兩岸的高塔,一圈又一圈地、像繞繩圈般地組成直徑1.1公尺,長16,000公里的巨大纜繩,所使用的細纜長度,足足可以繞地球四周。看著一旁的說明,真的又對這座世界第一的吊橋升起更崇高的敬意,從此也對各地的吊橋,抱著敬佩的態度。
從觀景臺上遠眺青馬大橋,足可見識它的恢宏氣勢,氤氳中的生硬鋼鐵結構,象征著人類工程的偉大;從觀景臺的另一端,可以觀賞另一座“汀九大橋”,黃色纜線的汀九大橋,肩負著疏通香港島到新界之間的交通,鮮艷的黃在白天搶走不少青馬大橋的風采,而且事實上,汀九大橋也比較上相。
6、費雷澤諾橋Verrazano1298上6下6美國1964 桁架
費雷澤諾橋
簡介:位于美國紐約史坦頓島-布魯克林,Ammann&Whitney設計TriboroughBridge&TunnelAuthority(TBTA)建造。建造商有AmericanBridgeCompany,ArthurJohnson,BethlehemSteelCo.,FrederickSnareCorp,HarrisStructuralSteelCo.Inc.,J.RichSteers,PeterKiewitSons',Inc等,開工時間為1959年8月13日,竣工時間為1964年11月21日。其高度為207m,長度為1290m,寬度為31.4m,是一座雙層大橋。
7、金門大橋GoldenGate12806美國1937 桁架
金門大橋
簡介:1579年英國探險家FrancisDrake發現了連結太平洋和舊金山的一個海峽,這就是后來的金門。盡管這個名字在1849年的淘金潮以前早就使用,但淘金潮使得金門(進入北加利福尼亞的入口)成了加利福尼亞神秘魅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1872年就討論過要在金門海峽修建一座大橋的想法,但是直到1937年才在海峽上修了一座懸索橋。金門大橋橫跨南北,將舊金山市與Marin縣連結起來。花費四年多時間修建的這座橋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結構之一。它已不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但它卻是最著名的。金門大橋的巨大橋塔高227米,每根鋼索重6412公噸,由27000根鋼絲絞成。1933年1月始建,1937年5月首次建成通車。
金門大橋是世界著名大橋之一,被譽為近代橋梁工程的一項奇跡。金門大橋的設計者是工程師史特勞斯,人們把他的銅像安放在橋畔,用以紀念他對美國作出的貢獻。大橋雄峙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寬1900多米的金門海峽之上。金門海峽為舊金山海灣入口處,兩岸陡峻,航道水深,為1579年英國探險家弗朗西斯·德雷克發現,并由他命名。
金門大橋的北端連接北加利福尼亞,南端連接舊金山半島。當船只駛進舊金山,從甲板上舉目遠望,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大橋的巨形鋼塔。鋼塔聳立在大橋南北兩側,高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為227米,相當于一座70層高的建筑物。塔的頂端用兩根直徑各為92.7厘米、重2.45萬噸的鋼纜相連,鋼纜中點下垂,幾乎接近橋身,鋼纜和橋身之間用一根根細鋼繩連接起來。鋼纜兩端伸延到岸上錨定于巖石中。大橋橋體憑借橋兩側兩根鋼纜所產生的巨大拉力高懸在半空之中。鋼塔之間的大橋跨度達1280米,為世界所建大橋中罕見的單孔長跨距大吊橋之一。從海面到橋中心部的高度約60米,又寬又高,所以即使漲潮時,大型船只也能暢通無阻。
金門大橋包括從鋼塔兩端延伸出去的部分,全長達2000米,為此,又分別在兩側修建了兩座輔助鋼塔,使橋形更加壯觀。大橋的橋面寬27.4米,有6條車行道和兩條寬敞的人行道。大橋的設計者是工程師約瑟夫·斯特勞斯,人們為紀念他對美國作出的貢獻,把他的全身銅像安放在橋畔。銅像形象生動,神情自若。
金門大橋于1933年動工,1937年5月竣工,用了4年時間和10萬多噸鋼材,耗資達3550萬美元。整個大橋造型宏偉壯觀、樸素無華。橋身呈朱紅色,橫臥于碧海白浪之上,華燈初放,如巨龍凌空,使舊金山市的夜空景色更加壯麗。可是,由于一下雨,鋼塔就會生銹,粉刷匠只能日復一日地刷上油漆。
8、梅克金海峽橋MackineStrait11584美國1957 桁架
梅克金海峽橋
簡介:橋主跨長1158米,4車道,在美國,建造于1957年,為桁架結構。座落于美國密執安州的麥基那克海峽大橋是工程師戴維.斯坦曼的杰作.懸索跨1158米,總跨2626米,共用49,500公噸建筑鋼材,僅鋼索就重達9900公噸。
9、南備贊瀨戶大橋1100上公6下鐵4日本1988 桁架
南備贊瀨戶大橋
簡介:
連接本州和四國的大橋。全長12.3公里,1988年開通。這項巨大的工程花費近十年時間,耗資達1.13萬億日元。大橋為雙層結構,上層是高速公路,下層是鐵路,由橫跨柜石島、巖黑島、羽佐島、與島、三子島的六座橋組成。各橋的橋名由本州起按順序稱為下津井瀨戶大橋、柜石島橋、巖黑島橋、與島橋、北備贊瀨戶大橋、南備贊瀨戶大橋。
從本州一側玉野市的王子岳及四周一側坂出市的休暇村五色臺可縱覽六座橋的美麗全景。地處橋中段的與島有高速公路的停車場,是五島嶼中惟一能停車休息的地方。
10、博斯魯斯二橋Bosporus(2)10908土耳其1988 箱梁
博斯魯斯二橋
簡介:位于土耳其的博斯魯斯二橋是箱梁結構。橋梁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模板,由于使用頻繁,所以架橋施工中多采用鋼結構模板。起重設備多采用箱梁結構形式,所以人們漸漸用箱梁模板泛指架橋機系列產品。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