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話題】
有個謎語: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這是什么?
人們都猜:這是鏡子!我的朋友卻不動聲色地回了一句:這是生活。
舉座皆驚!他卻來了句妙侃:愁眉苦臉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爽朗樂觀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陽光燦爛!
果然有道理!
于是,我突地想起一個故事。一次,窮困的法國作家拉伯雷想去巴黎,卻偏偏一分錢也沒有,就故意笑瞇瞇地當著警察的面拿出幾張白紙,分別在上面寫上:送給皇后的藥,送給王子的藥,送給公主的藥,然后在白紙里包了點紅色粉末。那警察見拉伯雷行蹤古怪,疑為刺客,便把他押到了巴黎,經審查排除了刺客的嫌疑,又只好把他放了--真是妙極,笑瞇瞇的拉伯雷一分錢也沒花,便平平安安地到了巴黎!
真佩服這位樂觀豁達的拉伯雷,真佩服這種笑瞇瞇的人生態度!尤其有趣的是,筆者鉆研法國文學時,居然找到了上述謎語的出處--就是拉伯雷說的: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
不是嗎?如何看待生活,的確與人的主觀世界有關:心中沒有陽光的人,勢必難以發現陽光的燦爛!心中沒有花香的人,也勢必難以發現花朵的明媚!
既然如此,以豁達的態度棉對人生吧!別小肚雞腸!別斤斤計較!別動不動就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張玉庭《生活是什么》)
〔寫作要求〕請仔細閱讀上文,深入開掘畫線文句的內涵,以此為引子,請以心態與生活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敘寫經歷、編述故事,也可以抒發感情,議論說理。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津】
《生活是什么》是一篇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文章,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文中加點句子,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因此,寫作時應根據寫作要求,對此加以解讀、挖掘:現實生活中因過度專注于做某事而緊張、顫抖,以至于太渴求成功而事與愿違的事例很多,有的人不是因為沒有良好的心態而焦急不安、膽小怕事、甚至于發揮失常了嗎?一般地說,有什么樣的心態就會有什么樣的結果。為此,我們應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砥礪自己的品質、成熟自己的心理。另外,話題作文雖說可以寫實,也可以寫虛(編故事、想象等),但寫作實際中似乎有一種重寫虛的傾向。寫虛的作文雖能考查出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但也應重視其合理性,如果虛的太假了,反而不如寫實的好。這是應引起寫作者注意的。
【創意展示臺】
落在主球上的蒼蠅
廖鈞
1965年9月7日,世界臺球冠軍爭奪賽在紐約舉行,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遙遙領先,只要再得幾分便可穩拿冠軍了,就在這個時候,他發現一只蒼蠅落在主球上,他揮手將蒼蠅趕走了。可是,當他俯身擊球的時候,那只蒼蠅又飛回到主球上來了,他在觀眾的笑聲中再一次起身軀趕蒼蠅。這只討厭的蒼蠅開始破壞了他的情緒,而且更為糟糕的是,蒼蠅好象是有意跟他作對,他一回到球臺,他就又飛回到主球上來,引得周圍的觀眾哈哈大笑。路易斯·福克斯的情緒惡劣到了極點,終于失去理智,憤怒地用球桿去擊打蒼蠅,球桿碰動了主球,裁判判他擊球,他因此失去了一輪機會。路易斯·福克斯方寸大亂連連失利,而他的對手約翰·迪瑞則愈戰愈勇,趕上并且超過他,最后奪走了冠軍的桂冠。第二天早上,人們在河里發現了路易斯·福克斯的尸體,他投河自殺了!
一只小小的蒼蠅,竟然擊倒了所向無敵的世界冠軍!這是一件不該發生的事情。其實,路易斯·福克斯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種做法,那就是:擊你的球,不要理它。當你的主球飛速奔向既定目標的時候,那只蒼蠅還站得住嗎?他肯定不攆自走,飛得無影無蹤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能見到這樣的蒼蠅:當你幾經奔波,終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可以放手大干充分施展你的聰明才智的時候,卻突然發現,你的工資比別人少了幾塊錢;當你領導的一項改革計劃被社會實踐證明是有益的而且正在節節推進的時候,你們之間發生了一點點小小的……于是,有人為那幾塊而耿耿于懷悶悶不樂,甚至想到消極怠工想到辭職不干;有人放下了該干的事情把精力用去對付閑言碎語;有人為一點小小的齟齬而糾纏不清甚至越鬧越大……這些人的心態和做法跟路易斯·福克斯沒有什么兩樣,盯住芝麻忘了西瓜,事情的結果肯定不妙。
于是我想,重溫一下路易斯·福克斯的教訓是有益的。當蒼蠅落在你的主球上的時候,不要理它,一門心思擊你的球吧!當你的主球飛速奔想既定目標的時候,那只蒼蠅就會不用你趕自己飛走的。
【點評】文1以議論為主,先敘述具體事例,而后運用聯想類比、排比手法,由比賽到生活,由此及彼,推而廣之,既洞開了文章寫作思路,豐富了文章內容,撐圓了豬肚,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題思想,強化了文章說理的氣勢。一箭雙雕。
忘記背景
英濤
埃里希·弗洛姆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一天,有五個學生向他請教:心態對行為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他什么也沒說,把學生帶到一間黑屋子里。在他的引導下,五個學生很快就穿過了這間伸手不見五指的神秘房間。接著,弗洛姆打開房間里的一盞燈,在昏黃的燈光下,學生們看清房間里的布置,不禁嚇出一身冷汗。
原來,房子的地面是很深很大的水泥池,池子里蠕動著毒蛇,有幾十條,包括一條大蟒蛇和3條眼鏡蛇,有好幾條毒蛇正高高得昂著頭,朝他們滋滋的吐著信子。蛇池的方,搭著一座很窄的木橋,他們剛才就是從這座木橋上走過來的。
埃里希·弗洛姆看著他們,問:現在,你們還愿意再次走過這座橋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
過了片刻,終于有3個學生猶猶豫豫地站了出來。他們戰戰兢兢地踩在小橋上,身子顫抖著,不到一半,就頂不住了,干脆彎下身來,慢慢地趴在小橋上爬了過去。
這時弗洛姆又打開房間的另外6盞燈,把整個房間照耀得如同白晝。學生們揉揉眼睛,發現小木橋的下方裝著一道安全網,只是因為網線的顏色極暗淡,剛才都沒有看出來。
弗洛姆大聲問:還有誰現在就通過這座小橋嗎?這次學生們都站了出來,除了一個。你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姆問剩下的這個學生。
這張安全網的質量可靠嗎?這個學生心有余悸。
弗洛姆說:現在我可以解答你們的疑問了。這座橋本來不難走,可是橋下的毒蛇對你們造成了心理威懾,于是,你們就失去了平靜的心態,亂了方寸,表現出各種程度的膽怯。所以,心態對行為的確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很多人在很多時候,面隊各種挑戰時,失敗的原因不是勢單力薄,智力低下,也不是沒有把整個局勢分析透徹,反而是把困難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徹,考慮的都是周圍環境和背景后的威懾,因此往往被困難嚇倒,止步不前。倒是那些沒把困難完全看清楚的人,不會瞻前顧后,能夠勇往直前。
【點評】文2以記敘為主,通過敘述生活實驗,描畫了參與實驗的眾生相,客觀細致地展現了他們的心理流程變化,深入淺出地闡釋了背景對心態影響的道理。娓娓動聽,如話家常。
學學狐貍
心萍
狐貍在葡萄樹下怎么跳,就是吃不到葡萄,狐貍氣了一會,很快對自己說葡萄是酸的。我們都愛嘲笑狐貍是吃不到葡萄,還說葡萄酸,說狐貍這種自我安慰法是自欺欺人。但是我們想過沒有,狐貍的這種方法才是最好的!你想,我們得不到什么東西,我們就不停地想這個東西多好多好,我沒得到怎么辦?這樣想多了,累!
這樣看來,狐貍是聰明的,它把自己得不到的東西想得、說得都很壞……這樣自己得不到,也能平衡自己的心理,心情也不那么沉重,自己也不用天天想自己沒有得到那些好東西怎么辦。
我們現在活在這個物質金錢高于一切的環境里,也應該常效仿狐貍的想法和思維,不要老想自己沒有大房子住;自己不是高官;自己不是大款;自己沒有那轟轟烈烈你死我活的愛情……沒有大房子住不一定是壞事,那么大的房子我們去住,光收拾那要多累呀?請保姆又得花錢;不是高官,我們最起碼不用想別人給我送禮是要我幫他辦什么事情;不用怕那些紀檢的來找自己;不是大款,我們最起碼晚上不用怕小偷進家,也不用來接待那些老想借你錢的人,也不用怕自己的愛人學壞;可我們有平平淡淡的生活,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就像漫天絢麗的煙花,來得快去得也快,片刻就成了灰燼,只有我們這種恬淡、從容、平淡之中求到的愛才能共一生,因為這樣的愛里,有比愛情還能長久的親情。
我們真應該學一學狐貍的思維法,它能很快把痛苦化為快樂;把煩惱化為高興;把憂愁化為愉快;把所有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化為不值得自己去要的、不值得自己去奮斗的。假如你學不會自我調節、自我化解、自我迎合,你適應不了這個環境,你還怎么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我們要這樣想,也許自己千辛萬苦得到的東西也可能不是最好的,也可能是壞東西,這樣想我們就可以很快地去接受這個得不到好東西的結果了。人,這輩子所有的危機感、所有的不開心,都是自己給自己設置的,除了自己,我們不要指望別人來同情你,來給你快樂和高興,別沉浸在你的從前,也別去想像你的以后,更不要去想你沒有得到的好東西,多學學狐貍,多想想沒有得到那些所謂的好壞東西,我們該怎么地活著,我們該怎么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點評】文3是一篇現實性很強的議論散文。文章以狐貍吃葡萄而不得為引子,由此及彼,洞開了文章的思路。文章先分析狐貍吃葡萄所蘊涵的道理,反彈琵琶,推陳出新,旗幟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見解。而后,針對現實,對比說理:只有擺正心態,才能擺脫困境,趨利避害。文章語言富有雜文味道,耐人尋味。
【總評】三篇文章均以心態為話題,以小見大,即事明理。三篇文章都運用了卒章顯志的寫法,即在前文敘述的基礎上,運用精煉的文句,畫龍點睛,揭示主旨,使敘述與議論達到了和諧的統一。總之,三篇文章都緊扣話題構思運筆,均較好地體現了寫作要求,達到了以理服人的目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