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裁式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對自己的文稿總是反復修改,最終使之成為膾炙人口的作品。剪裁式就好比先從深山荒野中拾來一堆大理石,然后細心雕琢,最后制成各種精美的石雕藝術品。一般而言,調查報告、報告文學、人物傳記及長篇通訊等文體,適宜采用這種寫作方式。
斷續(xù)式元末明初的文學家陶宗儀,善于日積月累地做學問。晚年,他一邊從事農業(yè)勞動,一邊辛勤筆耕。每逢休息時,他就坐在田邊樹下用隨身攜帶的紙和筆記下當天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回家后便把它們投入甕中,幾年間竟積累了十幾甕。后來,他據(jù)此寫成了著名的《南村輟耕錄》。一般而言,日記、雜感通常可用這種寫作方式。
提綱式列寧一生寫下了卷帙浩繁的論著。他在確定好一篇文章的主旨之后,就開始寫詳盡的提綱。第一步是把一張紙分為兩半,先寫左半部分,暫留右半部分;先寫上章目,章目下寫上節(jié)目,節(jié)目上標明幾個問題。第二步是寫上各章節(jié)的立論和駁論,把每一問題需要引證的材料、事例及引文的書名、頁碼排列編號,依次寫到提綱下面。第三步是反復推敲、核對,把遺漏的問題補寫在紙的右半部分,標明其所屬的章、節(jié)。一般而言,篇幅較長的政論文章最適宜用這種寫作方式。
腹稿式魯迅先生寫作前往往是“靜觀默察”,“凝神思索”,做到胸有成竹,然后一揮而就。據(jù)魯迅先生的夫人許廣平回憶,魯迅的寫作大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此很少有整段的刪改,草稿即是定稿。由于“腹稿”需要在腹中起草,在腹中修改,這就要求作者必須思路清晰,記憶力超強。一般而言,簡短的隨筆、雜文宜用這種寫作方式。
爆發(fā)式當代作家劉紹棠說,他遇到靈感爆發(fā),就熱血沸騰,而腦中一旦有人物形象活動或精彩話語閃現(xiàn)時,就拿出紙,洋洋灑灑地寫起來,也不顧字跡潦草,只讓洶涌的思潮一瀉無余;等過段時間頭腦冷靜后,再作整理。這種寫作方式因個人氣質而定,沒有興奮、沖動和靈感是不行的。一般而言,寫詩歌和散文最需要這種寫作方式。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xié)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lián)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