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失缺了個性,是中學生作文的一大通病。很多人作文總是步人后塵,別人怎么認識,他也怎么認識,沒有自己的見解;別人怎么寫,他也怎么寫,沒有自己的創意。千人一面,眾口一詞,一個模式,一個套路,大家好像被一個遙控器控制著,進行思維和表達的復制,因而失缺了創作個性。
文章最忌雷同,沒有個性色彩的文章,是沒有生命力的。特別是在面對同一文題或同一寫作材料集體應試時,怎樣獨創新意,寫出出類拔萃的文章來,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怎樣才能使文章展現出獨特的個體色彩呢?
一、構思立意要善于求異思維,防止趨同化。從而展現出文章的個性色彩。
愛國家的宣傳熱點,寫作訓練的導向,還有自身思維定勢的影響,在實際寫作中,面對一個文題或一個材料,大家的構思立意往往表現出令人吃驚的趨同化,這樣的文章,首先主腦就喪失了自我,失缺了個性色彩,哪里還能給人“一看忘不掉”的感覺!蘇武曾說:“文章最忌隨人后”,要想寫出“不隨人后”的富有個性的文章,在思維方式上就應大膽求異,突破思維定勢,想人所未想,發人所未發。
比如,在做“讀《龜兔賽跑》有感”的作文時,很多同學思維單一,走熟路求穩當,把立意的重點確定在贊揚龜的持久以恒,鍥而不舍上,人云亦云,造成“撞車”現象。也有的換一種思維方式,從另一角度切入,很有創見地提出了“烏龜的僥幸取勝不值得贊揚,真正的較量和競爭是要憑強勁的實力”的見解,就很有創新,體現出鮮明的個性色彩。
若要構思立意不趨同,還得剎住思維慣性,對習慣的認識和傳統的見解作深層次的思考。比如:許多中學生一寫自己的生活總得意地用上“16歲的花季”一語,豈不知第一個這樣作比的人是人才,第二個這樣作比的人就是蠢才了。更有甚者,有的男同學已經到了要用剃須刀的時候了,還開口閉口“花季雨季”,就未免太俗太肉麻了。這些成天被“花季”一詞束縛住了的同學,為什么沒想到“我是一棵樹”呢?一棵有18道年輪的樹,經歷了18年的風雨,已經非常茁壯了。同樣,一些同學一寫到教師,總習慣把教師比作“蠟燭”,所謂“毀滅自己,照亮別人”云云,這樣的立意既平庸又荒謬,這樣的話既無法讓人感動,又不能概括教師職業的真正特點。為什么就不能告別習慣認識,舍棄傳統見解,用太陽或燈塔來作比喻呢?一位優秀的教師,他的作用會像太陽,像燈塔一樣,放出永不熄滅的光輝,他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在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進而完善自己,怎么可以想當然地認為教師的職業特點就是“毀滅自己”呢!
二、選例論證時要敢用新材料,防止趨熟化,從而展現出文章的個性色彩。
寫文章是離不開選用事例的,但我們在寫作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選用事例幾年如一日就是這么幾個事例:寫到好人好事,就是列舉雷鋒、焦裕祿、孔繁森;寫到子女教育。就是孟母三遷,岳母刻字,孔融讓梨;寫到愛國主義,少不了舉一身正氣的文天祥,抵制鴉片的林則徐;一談起學習勤奮,或是談意志力,把握機遇的話題,就是張海迪、華羅庚、愛迪生、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這些熟例你用我用,陳陳相因,毫無新意,倒成了學生們多年來的“保留節目”,制勝的法寶了。
清代的趙翼在《論詩》中說過:“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這就是說詩文貴在創新,那些用例趨熟,拾人牙慧的文章是毫無可讀性的,因為它缺少了作者用例的靈氣和個性,選用事例除了追求恰當、典型以外,還必須力求新穎,舍棄大家都用的熟例子,選用那會令讀者眼睛一亮,怦然心動的新例,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例新,應該表現為事件新、生活新、感受新、體驗新等方面,新事例是閱讀者的聽力、目力所不及的,會使文章變得靚麗,給人以驚喜,最易出彩。怎樣才能做到呢?作者一要擴展閱讀范圍,留心社會生活和國內外熱點,為寫作貯蓄“例源”,寫作時才能“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二是思維不可僵化,思維的觸須不可老是“顧后”,的還應“瞻前”,要避免戀舊趨熟的思維定勢,多想想最新的熱門話題,身邊的新人新事,最新的一些讀物,在用例方面充分顯示出你的與眾不同,從而張揚你的寫作個性。
三,表情達意要刻意追求語言的鮮活獨特,防止趨他化,從而展現出文章的個性色彩。
語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語言的好壞直接影響文章品位的高下,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就是這個道理。語言是最鮮活,最富有自我個性色彩的,但是由于中學生的寫作用語長期受到語法規則的約束,加之平時的寫作實踐中不習慣于錘煉自己的語言,因而造成了語言的貧乏、干癟,沒有自己的語言體驗的通病。語言總是那么一本正經、四平八穩,或老成拘謹,枯燥無味;或矯情造作、空話套話,表情達意失去了鮮明的個性。
語言的鮮活獨特有個性,本質上就是語言運用的獨創性,因而鮮活的語言決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而是“詞必己出”,“務去陳言”(韓愈語)。賈平凹的散文《延川城》寫道:“這個地方花朵是太少了,顏色全被女人占;石頭是太少了,堅強全被男人占去;土地是太貧瘠了,內容全被棗兒占去;樹木是太枯瘦了,豐滿全被羊肉占去”。作家有意不從正面去描寫延川女性和男性的特征,物產風情,而是以花朵、石頭、土地、樹木來反襯,這樣表達就新鮮,有獨創,讀后令人拍案叫絕。
語言鮮活有個性,還要求作者運用語言要真:真實地記錄自己的感受,真實地抒寫自己的體驗,真實地闡發自己的見解。語言要有精度和耐咬度,這樣的語言才能引人入勝,人見人愛。請看兩句中學生作文的摘句——
“血可流,頭可斷,發型千萬不能亂!”
“克隆綿羊,沒爹沒娘;名人出書,一塌糊涂——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某某同學居然也克隆家長簽字哎!’體委大聲宣布著。”
上一句是寫發型風波的故事,作者很有創意地把一個陳舊的政治口號順手拈來,加以改造,嫁接到學生生活中來,化為我用,學生的口吻,學生的天真,學生的心志,學生的機智一覽無余,讀后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確實是文章中的一個亮點,文章因此而頓生文采。下一句是一位中學生札記中的句子,他用押韻的語言,比賦的手法,向大家揭示了一個“秘密”,讀著讀著讓人忍俊不禁,思量著學生哪來的這種奇思怪想,然而,正是這些奇思怪想,倒讓我們發覺了這位同學的語言天賦。
作文呼喚個性,唯有濃烈的自我個性色彩,才能使文章有風格,有特色。寫作是一種最富創造性的精神勞動,最能承載和張揚寫作個體的個性,踩著他人的腳印走不行,踩著自己以前的腳印走也不行,標新立異才能展示你鮮明的寫作個性。這就要求我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羅丹語),寫出自己的與眾不同,展現出文章的個性色彩。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