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自考材料作文以來,加大了審題難度。筆者連續多年上高三提高班語文,對此深有感觸。筆者所在學校的高三實行“周考”(每周一次統考!),每份模擬卷都是材料作文,每次都有不少學生離題,且離題學生未必都是差生,有的甚至是語文尖子。不要說學生,即便是老師,對每份試卷的材料作文該寫什么什么不該寫什么,也常常爭論不休!相信這樣的情況并非我校僅有,可能是所有學校的共性問題,只是命題專家未必清楚罷了。出于對材料作文加大審題難度過于為難學生、有失考試效度的深切感受,筆者撰寫了《幾種作文形式開放性之比較》(被中華語文網推薦為首頁頭條)、《高考呼喚命題作文》(《教學與管理》通知等待刊發而一直不見刊發)、《高考作文:莫讓學生“猜啞謎”》(《中學語文教學》2009年第6期)等文章,呼吁高考作文采用無材料命題作文或開放式材料作文,降低審題難度,不要用審題為難學生,因為作文主要是考“表達”而不是考“審題”。筆者人微言輕,呼吁肯定不會有任何作用,故現在仍然是材料作文一統天下。不能改變,只好適應,故筆者認為必須更加注重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訓練。
目前作文名稱的使用比較混亂,常常將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并提。其實,這些概念是包含關系而不是并列關系,常常是“你中有我”而“我中有你”(參見拙文《關于幾個作文名稱的辨析》,中華語文網鄧木輝博客)。因此有必要明確筆者所論述的范圍:本文所指的材料作文包括材料話題作文、材料命題作文、材料自擬題作文。
筆者不贊同“話題作文無審題障礙”的說法。相反,筆者認為,材料話題作文與材料命題作文一樣,其立意既要受材料含義的限制,也要受話題或題目含義的限制,二者的立意范圍都小于材料自擬題作文。下面用一道試題來說明問題。
清代畫家鄭板橋,老年得子,卻不溺愛。他病危時,要求嘗一口兒子親自做的饅頭。兒子不會做,鄭板橋就叫他請教廚師。兒子將饅頭做好,鄭板橋已經咽氣。他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道:“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漢。”這是他對兒子的希望,也是他做人的原則。這則材料引發了你那些思考?請以“做人”為話題作文,題目自擬,文體自定,800字以上。
對這道作文題,如果擬定的題目是“做人”或“怎樣做人”,所寫的內容要點是“做人要有愛心,做人要有孝心,做人要有誠心……”唯獨不談做人應“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雖然所談內容是在“做人”的話題內,但沒抓住材料含義“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不能算符合題意,只能算偏離題意。即是說,這則材料話題作文不能單憑話題“做人”立意,不能只在“做人”的含義內作文,而應在材料含義和話題含義的雙重限制范圍內立意作文。對這個作文題,應根據“自己的事自己干”這一信息要點去談“做人”才算切題。唯其如此,材料與“做人”的話題才是有機統一的;否則,材料是多余的。如果這則材料沒規定話題或題目,是自擬題材料作文,那它限制性就小一些,開放度就大一些:可以從鄭板橋嚴格教育兒子的角度立意,談家長應嚴格教育子女……可以從子女成長的角度立意,談做人要自立自強,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
總之,不要受“話題作文無審題障礙”錯誤說法的影響而忽視審題。一句話,只要是材料作文,都要重視審題,因為,審題不準,全盤皆輸!
那么,材料作文怎樣審題立意呢?
首先,讀懂材料內涵,把握材料情感。哲理材料要讀出哲理,寓言材料要讀出寓意,漫畫材料要讀出漫畫的諷喻義,圖表材料要讀出圖表數字反映的問題和規律。還要把握材料的情感傾向:有的作文材料是中性敘述材料,無命題者的情感傾向,作文立意限制性小些;大多數命題材料暗含命題者的情感傾向,暗含著命題者的倡導否定及愛憎褒貶,作文立意限制性大些。如:
據說,凡是報考印度孟買佛學院的學生,進校的第一堂課就是由該校教授把他們領到該學院正門一側的一個小門旁,讓他們每人進出小門一次。這個門只有1。5米高、0。4米寬,一個成年人要想過去,必須彎腰側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頭了。進出過這個小門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地承認,正是這個獨特的行為,使他們頓悟,讓他們受益終身。這則材料對你有何啟發?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這是一則哲理性材料,啟發人們如何面對人生的“小門”。“小門”有象征、比喻義,可以指人生路上的障礙、坎坷,可以指工作生活中的困難、挫折,等等。從“進出這個小門的人無一例外地承認……讓他們受益終身”看,材料明顯帶有作者的思想傾向性,即面對“人生的小門,應該彎腰側身”;“不然,就會碰壁撞頭”。再從“進校的第一堂課就是由該校教授把他們領到正門一側的一個小門旁,讓他們每人進出小門一次”看,學院非常重視設置“小門”,非常重視引導學生進出“小門”,教育學生學會“彎腰側身”,學院的做法成效明顯,很有意義,非常必要,命題者肯定學院的做法,提倡學院的做法。以上解讀,基本上讀懂了材料,是審題立意的基礎,可使作文切合題意。如果對這則材料的哲理性、寓意性、比喻性不關注、未讀懂,無視材料的思想傾向性,只是就事論事地談論有無必要鉆那個實實在在的門,或者批評學院設置小門的做法,那就審偏了題,必然導致作文跑題。
其次,根據內涵及情感傾向立意。有的材料內涵單一,有明確的情感傾向,對這樣的材料,只能根據其單一的內涵及情感傾向立意寫作,如2001年全國卷的“誠信”話題作文;有的材料內涵豐富,無明確的情感傾向,可以多角度解讀、多角度立意,對這樣的材料,要選擇最能寫好的角度立意寫作,同時兼顧角度的新穎性和現實的針對性。材料作文,其材料往往可以多角度解讀,可以引出不同的話題,可以提煉不同的主題,這要同時考慮材料內涵及話題或題目的含義,在材料內涵及話題或題目的含義范圍內立意,即圍繞材料在規定話題或題目含義范圍內立意。如上則材料,如果沒規定話題,允許自主立意,則可以多角度解讀,多角度立意。如:可以從學院做法的角度解讀立意,肯定設置“小門”的做法,提倡設置“小門”;也可以從學員成長的角度解讀立意,表達如何面對“小門”,提倡不怕“小門”,主張“彎腰側身通過小門”等主旨?忌筛鶕约旱呐d趣及駕馭能力選擇一個角度立意寫作。而如果規定了話題,比如要求以“面對人生路上的小門”為話題作文,則只能從學員成長的角度解讀立意,表達如何面對“小門”,提倡不怕“小門”,主張“彎腰側身通過小門”等主旨。一定不要為了“創新”而不顧命題者的情感傾向,與命題者唱對臺戲,批評學院設置“小門”,反對學員去鉆“小門”。
再次,聯系相關材料。相關材料能信手拈來,就能夠做到行文順暢且內容充實;反之,則行文不暢且內容單薄。因此,審題立意時要考慮自己對相關材料的掌握熟悉情況。切忌未考慮對相關材料的掌握情況而草率行文!有的考生行文半途而廢、另起爐灶,就因為審題立意時沒考慮對相關材料的掌握熟悉情況。課本就是內容豐富的材料庫,學好課本,有助于作文。如“面對人生路上的小門”的相關材料,正面的有:勾踐被吳打敗臥薪嘗膽滅吳復國;劉邦鴻門宴上唯唯諾諾后成霸業;韓信忍胯下之辱成一代名將……反面的有:項羽自刎烏江,不能卷土重來……這些,都出自課本。材料的經典型與新穎性是一對矛盾,選擇材料,要兼顧經典性和新穎性,要處理好經典型與新穎性的矛盾。
最后,注意定向表達。有的材料可以多角度解讀、多角度立意,同一則材料可以表達多方面的意思。對這樣的材料,要圍繞立意方向和表達主旨定向表達,突出需要表達的意思,舍棄不該表達的意思。而無論是對作文題給定的材料還是對其他材料,學生在確定立意后,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定向”意識,表達時不會取舍,不會提煉,往往將材料完全引用,不能突出主旨意思,甚至在無關主旨方面旁逸斜出,突出了無關信息,淡化了主旨信息。故審題立意聯系材料時,應加強定向表達的訓練。下面以《廉頗藺相如列傳》為例說明:
1。從趙王的角度立意:不拘一格用人才。定向表達:趙王不拘一格用人才,不因藺相如出身卑賤而不用,反而委以重任,體現了一代君王的用人之明,值得用人者學習。
2。從藺相如的角度立意:位卑未敢忘憂國。定向表達:藺相如地位低下,但位卑未敢忘憂國,國家有難,他挺身而出且不辱使命。他,值得每一個“位卑者”學習。
3。從做事成功的角度立意:智與勇,做事成功的雙翼。定向表達:完璧歸趙、澠池會,藺相如都不辱使命,取得成功,而他之所以成功,不僅得益于智,而且得益于勇,可以說,智勇是其成功的雙翼。
4。從爭面子的角度立意:該爭什么樣的面子?定向表達:國家的面子必須爭,完璧歸趙、澠池會,有關國家的尊嚴,藺相如爭鋒相對,爭得對,爭得好;個人的面子無需爭,忍廉頗,避廉頗,只關個人的面子,藺相如顧全大局,忍得對,避得好。
此外,還可從繆賢為國舉賢,廉頗知錯就改等角度立意表達,不再贅述。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