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恐文”現象,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作文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和動機,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寫作最重要的內驅力。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作文教學要讓學生多角度去觀察生活,力求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獨特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啟發、培養學生的創作思維能力,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筆者以為,快樂和創新應該是作文教學強有力的翅膀。
一、貫穿快樂理念,讓快樂流諸筆端。
在我們的教學中,學生更多的是遵命寫作。他們沒有選擇的余地,不能自主,寫作也不是一種內在需要。因此交還學生作文的自主權,讓他們真正喜歡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寫我心”,是我們改變作文教學現狀的第一步。
自主作文首先體現在寫作時間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時限量的作文訓練會使每個人感到畏懼,因為每個人的寫作沖動不是恒定不變的,有些東西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稍縱即逝。身為語文教師要教會學生捕捉這些不期而遇的真實感受,那么隨筆、日記、讀書筆記等應是學生練習的常用形式,或洋洋灑灑,或三言兩語,興之所至,揮灑即就。
自主作文還要保障學生在寫作空間上的自由。想寫什么,不想寫什么,完全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應該引導他們從多角度去透視生活,觀察事物,不囿于校園和家庭,鼓勵學生關注社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用自己的心靈觀察現實生活。強調觀察、體味、思考,反對被動地、機械地模仿和重復,對現實做出真善美、假惡丑的判斷。唯有如此,學生才能體會到一種自由和快樂,憑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圍的事物;信心十足地傳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美好事物的頌揚。而我們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最重視的寫作經驗、技巧乃至規律都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寫作的樂趣也正在于此。
長期以來,教師是在做學生的事情,剝奪了學生探索發現的樂趣。其實,“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德國教育家地斯多惠語),由此可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作為一種教育藝術也不能再僅僅成為一種傳業授道的工具,而應充分發揮其以下功能:
1.喚醒功能。
就是教師有目的的尋找側重點,用話語對學生的生活積累、情感積累、語言積累和智慧進行喚醒。這其實就是教師語言喚醒功能的具體體現。
2.激趣功能。
也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應該風趣幽默,給人以愉悅的情感體驗。因為語言的詼諧能夠使師生的關系融洽,有助于情感的交流,激活學生的靈感,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這寥寥數語,無形中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使學生感到老師是多么的坦誠、和藹,多么的詼諧、有趣。學生對老師產生了興趣,排除了心理障礙,“親其師,信其道”,自然會興味盎然,暢所欲言的。
3.示范功能。
教師的語言應具有示范性。直接或間接的成為學生語言的可依之本,為學生提供可循之道。課堂上教師不妨之乎者也幾句,不妨旁征博引幾回,不妨多用幾個句式,幾種修辭。不要怕學生聽不明白,就如同現在要求小學生背誦古詩詞一樣,聽得多了,自然也就懂了,也會用了。
充分發揮了語言的這三種功能,使學生作文的過程始終浸潤在藝術性的語言喚醒、示范和愉悅之中,相信學生對作文的情感體驗會與日俱增的。
二、培養思維的求異性和廣闊性
1.打破“單一”思維模式,培養思維的求異性。心理學中有種效應叫思維定勢效應,指的是人們習慣于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來接受事物。積極的思維定勢可以使我們在從事某些活動時能夠相當熟練,節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思維定勢的存在也往往會束縛我們的思維,使我們只用常規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不求其它“途徑”突破,因而給解決問題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因此教學中應積極的思維定勢,打破思維模式的“單一”性,擔倡和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那么怎樣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呢?
一是運用多向思維,開拓學生思路。拿到一個作文題,學生往往囿于習慣思維,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即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那個方面,以致落人窠臼,步人后塵。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論,深入發掘題目的含義,從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
二是運用逆向思維,鼓勵學生“反彈琵琶”,即打破傳統的思維程序,把問題作反向思考。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常常會翻出新意,收到出入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三是運用側向思維,引導學生的思維避開眾人注目的正面,從一般人不注意的側面進行思考,尋找突破口,解決問題。比如有很多俗話、成語,往往只強調約定俗成思維認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大膽創新,想別人所未想,言別人所未言,從而寫出既異想天開、又合乎情理的文章,如“開卷未必有益”、“班門弄斧贊”、“不在其位,也應謀其政”、“知足常樂戒”、“好酒不怕巷子深嗎”等?傊,教師要盡可能多地挖掘能引發學生發散思維的材料,營造自由寬松的氛圍,引導學生在慎思、明辨的前提下破舊立新、推陳出新。
2.改變學生思維的狹隘,培養思維的廣闊性
想象思維是“作文創新”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所有創造活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寫作教學中訓練想象能力;進行想象性作文訓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何培養、訓練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呢?
一是結合有關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象。課文是學生寫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課文資源,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練習改寫、續寫、擴寫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訓練。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大膽想象續寫。
二是鼓勵學生多閱讀文學作品,古今中外的一些名著,如《三國》《西游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格列佛游記》等大量的典型文學形象,實驗發現:很多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人物的遭遇及所作所為而或喜或怒、或哭或笑。這說明他們已經想象到了作品所描述的情景及人物的音容笑貌、喜怒哀樂。這樣在欣賞作品的同時,其想象力自然就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三是運用形象思維,進行創造想象。我們不妨多讓學生寫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三十年后我們再相見》之類的作文,并且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書籍,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進行合理的假設、推測、聯想、想象,從而有所創造。
總之,教師要努力給學生創設情境,通過精心啟發,讓學生身臨其境,大膽想象,以拓展其思路,發揮其創造性。
三、培養靈感,激發創作欲望。
在創作中,有時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構思、立意、佳句,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突然迸發。抓住靈感,就會文思泉涌,妙筆生花。在文學史上,此類事例不勝枚舉。因此,作文教學要時刻注意引導學生培養靈感、捕捉靈感,從而激發其創作欲望。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俜e累生活。必須指導學生觀察事物,積累材料,存儲信息。這樣,學生在作文的時候,頭腦里積累存儲的材料信息,就會像電影一樣,一幕幕浮現于眼前。“長期積累,偶然得之”,這是培養靈感的基本條件。
②積累知識。必須引導學生多讀書,會讀書,讀好書,開辟第二課堂,拓寬閱讀視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滿腹詩文,在寫作時,自然就會洋洋灑灑,以至一揮而就。
靈感需要培養,也需要誘發。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從學生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出發,盡可能把文題命得巧妙靈活些,刺激其寫作欲望。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一線教師要盡快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于創新,努力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鼓勵并引導學生投入自然,感受生活,開放視野,積極思考與練筆,快樂地作文,唯有如此,才會有新鮮活潑、個性突出、思想豐富的作文涌現,也只有這樣,作文教學才會真正自由地翱翔在屬于自己的那片湛藍天空。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