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兩則材料,按要求作文。
走在人群中,我習慣看一看周圍人的手腕,越來越多的人,不分男女,會戴上一個手串,這其中,不乏有人僅僅是為了裝飾;更多的卻帶有祈福與安心的意味,這手串停留在裝飾與信仰之間,或左或右。這其中,是人們面對這無法把握的現實和未來所想要表達的什么嗎?這是一種怎樣的相信或怎樣的一種撫慰?又或者,來自內心怎樣的一種焦慮或不安?這是因祈福而產生的下意識行為,還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摘自白巖松《幸福在哪里?》,有刪改
2011年,“控”字折射出了我們的生活狀態:我們的經濟在調控;我們的生活出現了一系列的“XX控”;面對多變的世界,我們更渴望控制自己的生活,大聲喊出了“hold住”(堅持住、控制住)……12月,“控”字被列為今年的年度漢字,“hold住”一詞也在年度網絡語中居于榜首。——摘自《搜狐新聞》
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與感受,以“控”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二、作文分析
(一)、審題:“控”的含義
“控”是話題,首先必須明確話題內涵,也就是結合作文題提供的材料,弄清楚“控”是什么意思。
很明顯,在這里,“控”是控制的意思。“控制”一詞,依據《現代漢語詞典》,詞義是:(1)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動或越出范圍;操縱。(2)使處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響之下。
那么,我們可以認為:
第一,“控”是一種主動的、帶有明確意圖的行為。
第二,“控”是要對所操控的對象施加作用或影響。
(二)、立意:思考空間
我認為,基于對“控”這一話題的基本含義的理解,本次作文有如下幾個思路:
思路1“控”的對象是什么?
根據基本的邏輯,可以把“控”的對象分為兩種:一種是自控;一種是控他。
1.自控。自控,是指自我管控、自我約束。人類實際生活中有普遍存在的自控動作。或出于自我學習、自我發展、實現目標的內在需求而自控,或出于來自他人、社會、國家或自然的外部壓力而自我控制。
很明顯,諸如傳統的“修身”,孔子講“克己”,都可理解為一種自我控制動作。君子慎獨、讀書人十年寒窗、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無不屬于自控的范圍。凡是個人主動控制自己的欲望、行為(如安貧樂道的顏回),堅持自我的立場,捍衛自己的價值觀(如屈原、布努諾),都是這方面的例子。
應該注意到,人是社會性動物,人類的很多自控行為,是出于對道德、法律、輿論、權力、神明等的畏懼而發生的。在這個時候,自控的發生,不是基于自己的良心或主觀的動機,而是基于環境的壓力。
2.控他。控他,是指控制外部世界,包括對他人、社會、國家、自然實施的控制。
人性傾向于擴張自己,使他人順從自己的意志。擴大自己的領地,擴大國家的版圖,擴大生命的長度和自我的存在及影響(例如追求不朽)。控制欲是普遍存在的。
儒家所講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就表現出鮮明的控他意識。葛朗臺對金錢的控制,甚至臨死要求女兒“到那邊來向我交賬”,就是對金錢的控制欲;春秋戰國諸侯爭霸,就是對權力和利益的控制欲;企圖駕馭自然征服自然的“人定勝天”,就是對自然的控制欲。這方面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思路2為什么要“控”?
“控”為什么是必要的?人類為什么會有這么普遍的控制行為?
這里面的原因應該是比較復雜的。至少包含幾點:
第一,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導致人的安全感的缺失。為了獲得安全感,人們主動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外部世界、外部失態施加作用,使其變得可控,從而掃除焦慮,感到安全。
人本身的命運,也是不確定的,這帶來的焦慮,迫使人們努力去控制自身和環境。
控制與失控是一組矛盾。從熱力學的觀點看,熵的增加必然使任何可管理、可預測的有秩序狀態變得無序。“無常”是普遍的原理;控制的效能,在短期內可能是有效的,長遠看是有限的。
葛朗臺對金錢的執迷,很可能源于在他那個普遍追求金錢的時代,財富的不足導致他內心安全感的喪失。他企圖控制金錢,在他活著的時候,這果然是有效的;然而,就算不是他的死亡,也必然會由于時代和環境的推移,造成這些財富最終的失去。“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是我們在此世間最容易觀察到的景象。
當今社會上,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在作文題中白巖松的文字中,已經充分表現出來。
第二,人們自身為了達成某種目標,使事情或事態朝著自己設定或預期的方向發展,因此對自己和環境施加控制。
在這里,控制表現為在抵達目的之前的過程中的手段。這時候的控制,可能是自控,也可能是控他。
例子是很多的。任何事情,只要不是一蹴而就的,那其中就必然存在著某種控制。
在人類的所有領域的管理中,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方面,控制是普遍而強烈地存在的。管理本身就意味著控制。
即使是在學生個體的學習中,“控”也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
思路3幾個討論
1、“控”與“被控”的討論
“控”是一種主動的行為。我們或許可以說,“控”是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表現;一切不被“控”的行為,都是盲目的。
盲目的行為缺乏意義。
這樣就可以得出一個觀點:我們要“控”住該控住的,使人生具有意義。
這個觀點,很容易發揮。例如,我們可以說,人生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控住自我,堅持自我,不要隨波逐流,不要趨附時勢。
實際情況是:絕大部分人是“被控”了。生活是無情的。例如,被房子控制的房奴,被權力控制的眾生,被欲望控制的貪官,被貧窮控制的民工,被意識形態偏見控制的政客,如此等等。
“控”與“被控”的關系是辯證的。例如,葛朗臺主觀上是“控”,他想控制金錢;但客觀上,他卻反過來“被控”了——被金錢控制了,成為財富的奴隸。
此外,這里涉及一個思路:反抗“被控”,爭取自由。人的解放,是人類歷史的終極目標;心靈的自由,是作為個體的人的人生的終極追求。無論是現實生活層面,還是精神生活層面,反抗“被控”,都是應該被鼓勵的。打破枷鎖,反對禁錮,凸顯心靈的高貴。莊子的逍遙游,本質上就是對自由的追求。
2、“可控”與“不可控”、“控”與“非控”的討論
你“控”得了嗎?你真的hold得住嗎?
這實際上是在問“控”的可能性或局限性。
我們知道,有些事是“可控”的,但有些事是“不可控”的。
“可控”的部分,還是比較多的。“我欲仁,仁斯至矣。”每個人,對他們自身,是相對“可控”的,只要有足夠的意愿。例如屈原,他堅決控制住自己不同流合污,自決生死以明志;又如陶淵明,他堅定維護自身尊嚴,不為五斗米折腰;又如司馬遷,他為了名山事業忍辱茍活,堅持不死以達成自己的目的;又如文天祥,他為了民族氣節決不投降,寫下漢民族榮耀的一頁。
“不可控”,換句大家熟悉的話,就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天地災變,個人命運,生死禍福,往往并非操之在我的。
既然存在“不可控”的部分,那么自然就形成了下一組討論:“控”與“非控”。
為什么我們非得“控”,可以不“控”嗎?
根據上面的分析,有的事情既然“不可控”,那就只能夠“不控”,順其自然了。順其自然,并不是消極庸碌,并不是取消人的主觀能動性,而是認識到人自身的局限,尊重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固有的規律。
這近于道家的思想。道家就主張“無為”。改變所能改變的,順應不能改變的。為什么我們非得什么事都要“控”呢?我們何必那么執著呢?“不控”,有時候恰好是最明智的人生態度,最優雅的人生姿態。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