擷英取華法,即向名家詩文取料。援引名人名篇名詩名句作為寫文章時取之不盡的材料。
平時博覽群書,含英咀華,自然會潛藏著豐富的營養;將這些潛藏的儲備應用到作文,便是信手拈來,擷英取華了。
這些材料一旦擷取,進而還能為全文構思助一臂之力!
加強閱讀積累,進而生成語文能力,將課外閱讀引進高考,能寫出個性作文。熱愛語文,熱愛閱讀吧,詩意地學習,詩意地作文,詩意地棲居!
【例文借鑒】
痛
痛是屈原置身于一片渾沌中的清醒。他把痛的一些化成長嘆拋向天空,一些吟成詩作流傳給后世,一些融入濁酒洗潔愁腸,但還不能減輕一絲痛。于是他帶上所有的苦悶、痛楚,連同自己,投入汩羅江,成為汩羅江中的魂,尋求來世的解脫去了。可依舊有楚懷王的執迷不悟,百姓仍在痛。
痛是荊軻的“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他把痛煉在窄窄的劍身上,涂抹在鋒利的劍刃上,灌注于長長的劍鞘中,要將這痛的祭奠擺在秦王的案桌上。他們承載的是一國的希冀,一國的痛。想到那切膚的亡國痛,他高高地舉起被激怒的劍,斬向勃勃的野心。地上殷紅的是他自己的血,難道這痛是斬不斷的嗎?他們很快超越了痛,但故國的河山、黎民仍被踐踏、殺戮,驚恐得太陽戰栗。
痛是陸游與唐婉的凄美。他們把痛扯成綿長的絲,從生離一直牽系到死別后的團聚;他們把痛擰成弦裝在琴上,在手指間錚錚而斷;他們把痛唱作歌,見證離索的愁緒;他們不再抗爭,任痛繭裹于周身,被折磨了一生一世。
痛是人與生俱來的。嬰兒在痛苦的分娩中降世,與痛作一番斗爭,幾十年后又在親人的痛中離去。痛貫穿歷史的邃道,痛是上帝饋贈的厚禮,卻沒有人愿意接受,只有像孟子一樣的“天將降大任”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我最擔心的是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難”,此類人才將痛視為珍寶。
如今的痛對人們是一種奢侈。這是從魯迅闡述民族劣根性起就察覺的。人們大概從歷史淘出的故事中發現精神對痛的無奈,而干脆以一種面無表情的方式來看待生活了吧。但更恰當的解釋是自鴉片戰爭以來,四面八方涌來的痛破壞了中國人的神經,人們關閉了痛覺,變得麻木起來。
我們采取了逃避的方式來對待痛,本是為了不傷害精神,但如今連精神也沒有了,只能用淺薄的自慰,空虛的恬靜,麻木的安穩來補充“無痛”造成的心靈空白。
此文體現了考生博覽群書、含英咀華所贏得的豐富營養,信手拈來、擷英取華所達到的成功境界。
因為痛,人類發展著。而現代人連痛的本能漸漸消失了,不覺得危險嗎?作者圍繞“痛”廣選博取,賦予抽象的“痛”以生動形象的詮釋。由古及今層層深入,由肉體之痛解剖精神之痛、民族之痛,體現了議論的深刻。
【例文借鑒】
中華名人照我行
縱觀中華五千年歷史,名人輩出。他們之所以能成為中華名人,是因為他們的精神靈魂之光永遠閃耀,照我前行。
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為我留下遺言,國家亡了,自己再做一個屈服投降的亡國奴更可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告訴我,在國難當頭之際,作為國家一員,我別無選擇,只有勇往直前;“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教導我,面隊指在脖子上的刀,我也不后悔,因為自己死的有價值;“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黃翠芬用實際行動啟示我,祖國是永遠的根,是一個郵資的最終歸宿;“中國有我,亞洲有我。”劉翔用飛一般的速度告誡我,要讓祖國因你而自豪。
孝
生活在二千多年前的孔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之幼。”他讓我明白孝的真諦是孝敬天下所有的長輩;開國元勛陳毅執意給母親洗尿褲,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無論父母身份高低,他們始終是生我養我的至親;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田世國讓我震撼,他把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腎回饋給病危的母親,也讓全世界的母親收獲慰藉,使我懂得什么是真孝感天下。我無法作到最好的孝敬,但能做得更好些。
義
劉備、關羽和張飛一起提醒我,同甘苦,共患難,在朋友遇到困難時,要竭力相助,在所不辭;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表現與汪倫的情誼,從中我學到,對待朋友貴在付出,而不是相互索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魯迅建議我,對待自己的朋友,要坦誠,真正達到“知我者,朋友也;知朋友者,我也”的境界。
……
名人那至死不渝的忠心讓我知道了愛國的內涵;名人那孝道感天下的真實事跡讓我認識到孝敬的可貴;名人那彼此間純潔偉大的友誼讓我知道友誼的真諦。
我在報紙上看到美日對中國臺灣有預謀時,怒火常充斥著整個心胸;在與朋友發生口角時,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會出現在眼前;夜晚躺在床上望著月亮久久不能入睡時,父母的音容笑貌諄諄教誨就會不時浮現在腦海浮現在耳際。
的確,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已深深在我的心里扎下了跟,中華名人的感人事跡我也已銘記在心,縱然不能像他們那樣感天動地,在他們的熏陶下,我也能向著東方最亮的地方走去。
作者構思巧妙,妙在取材之法,更妙在利用名人名事名言來進行作文構思的高招!以中國特有的忠、孝、義傳統美德為經,以相應的中華名人為緯,以對“我”的影響為核,寫就一篇非同尋常的美文。正因此,眾多的中華名人聚于筆端,而不顯得雜;每個名人所花筆墨不多,而不失之淺;盡管只寫“照我行”,而不感到狹——中華名人的精神照亮了每個中國人。美中不足的是倒數第二段,句序不對且有拼湊的痕跡。但瑕不掩瑜,仍可滿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