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優(yōu)秀的教育家,生前曾擔任過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動物研究所所長。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的一個小村里,家庭生活十分貧困,沒有錢進學校讀書,只能在家里邊做些農(nóng)活,邊跟父親學點文化。直到17歲,才在二哥的幫助下,進了寧波師范予科。可是第一學期考試成績總平均分沒有及格,學校讓他退學或降級,經(jīng)童第周再三請求,學校勉強答應試讀半年。童第周發(fā)誓,一定要把成績趕上去。童第周堅持頑強的學習。終于取得了好成績。在進入上海復旦大學以后,他更加勤奮學習,臨近畢業(yè)時,他已經(jīng)成為生物系的高材生了。童第周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要攀登生物學的高峰,需要付出更艱苦的勞動。
1930年童第周在親友們的資助下,遠度重洋,來到北歐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寒爾。在歐洲著名生物學者勃朗歇爾教授的指導下,研究胚胎學。當時,他發(fā)現(xiàn)有的外國留學生對中國人抱著一種藐視的態(tài)度,說“中國人是弱國的國民”。和他同住的一個洋人學生,公開說:“中國人太笨。”聽到這些,童第周再也壓抑不住滿腔的怒火,對那個洋人說:“這樣吧,我們來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國家,我代表我的國家來和你比,看誰先取得博士學位。”
童第周憋著一股氣,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國人不是笨人,應該拿出東西來,為我們的民族爭光!”
研究胚胎學,經(jīng)常要做卵細胞膜的剝除手術(shù),有一次做實驗,教授要求學生們設法把青蛙卵膜剝下來,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手術(shù),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緊緊地包著三層象蛋白一樣的軟膜,因為卵小膜薄,手術(shù)只能在顯微鏡下進行。許多人都失敗了,他們一剝開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給撕破了。只有童第周一人不聲不響地完成了這項實驗任務。
布朗歇爾教授知道后,特地安排了一次觀察實驗,把學生們都找來看。實驗開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顯微鏡前,熟練地操作著。人們看到,他象鐘表工人那樣細心,象繡花姑娘那樣靈巧,象高明的外科醫(yī)生那樣一絲不茍。在顯微鏡下,他先用一根鋼針在卵上刺了一個小洞,于是脹得圓滾滾的青蛙卵馬上就松馳下來,變成扁圓形的,再用鋼鑷往兩邊輕輕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從卵上順利地脫落下來了。他干得又快又利落。
“成功了!成功了!”同學涌上去祝賀,勃朗歇爾教授更是激動萬分,這是他搞了幾年也沒有搞成的項目。∷种撇蛔(nèi)心的喜悅,連聲稱贊:“童第周真行!中國人真行!”童第周剝除青蛙卵膜手術(shù)的成功,一下子震動了歐洲的生物界。4年之后,通過答辯,比利時的學術(shù)委員會決定授予童第周博士學位。在榮獲學位的大會上,童第周激動地說:“我是中國人,有人說中國人笨,我獲得了貴國的博士學位,至少可以說明中國人決不比別人笨。”在場的教授紛紛點頭,有的還伸出大姆指。而那位洋人學生卻一篇論文也沒有,更談不上當博士了。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童第周謝絕了專家和同學們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他來到四川宜賓一個村鎮(zhèn)教書。在緊張的教學中始終沒有忘記搞科學研究?墒牵@里沒有科學儀器,連一架顯微鏡也沒有,沒辦法繼續(xù)開展胚胎學的研究工作。一次意外的發(fā)現(xiàn)給他帶來了希望:在小鎮(zhèn)的舊貨攤上他們看到了一架舊顯微鏡,但要價太貴,當時他們夫妻倆掏盡了口袋還湊不足一半,又向別人借了一些還不夠,最后只好把他們的衣服拿去典當,好不容易才買回這架舊顯微鏡。
有了顯微鏡,但沒有所需要的燈光照明,還是不能進行操作。他們只好把顯微鏡搬到室外,冬天利用雪地微弱的反光,他忘記了寒冷在聚精會神地工作著。夏天烈日當頭,汗流浹背即使汗水滴在視鏡上模糊了視線,或是風把一粒小沙子吹進了載物器,甚至占據(jù)了整個視野……童第周仍然堅持攻關。一般說來,每一個試驗數(shù)據(jù)都要重復一、二次,而他往往要重復五、六次。然而,就在這簡陋的顯微鏡下,在這低矮的小土屋里,童第周卻撰寫了一篇篇具有學術(shù)價值的論文,震驚了國內(nèi)外生物界的學者。
1973年,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童第周和他的伙伴們開始了細胞遺傳學的研究工作。他在解剖顯微鏡下,用比繡花針還細的玻璃注射針,把從鯽魚的卵細胞中取出來的遺傳因子,注射到金魚的受精卵中。金魚的卵還沒有小米粒大,做這樣的實驗該有多難!可是童第周成功了,結(jié)果孵化出的幼魚中,有一條魚披著金色的鱗片,長著鯽魚那樣的單尾巴,說明鯽魚的遺傳基因,已經(jīng)在金魚卵中發(fā)生了作用。這種魚因為是童第周創(chuàng)造出起的,因此,人們叫它“童魚”。童第周的實驗成果,給生物學作出了巨大貢獻。
1978年,童第周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他雖已76歲高齡,卻以年輕人的朝氣投入了工作。他親手制定了科研項目規(guī)劃,繪制了美好的蘭圖。1979年3月,在浙江省科技大學的講臺上,他突然眩暈,從此一病不起。他為祖國科學事業(yè)的振興,實踐了他的誓言:“愿效老牛,為國捐軀!”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wǎng)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地圖 | 服務協(xié)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lián)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