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就是這么一堵鋼筋水泥砌筑的墻。如若它還在,那一定滿是攀緣的爬山虎,滿是垂掛的綠蘿。
我站在這里,感受著它的余溫。墻的那邊,叫做東柏林;墻的這邊,叫做西柏林。我緘默著,在這條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彷徨。
時至今日,街邊是五色雜陳的商鋪小樓。街東的年輕人捧著報紙,自由地走到街西,街西的老者,拄著木杖,緩緩地走向街東。
也許,你會說,我無需觀察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
七十年前的今天,也是在這里,軍警橫行,關卡四立,人們屏息凝神,在這堵墻的
兩側相互守望,念及親朋。老人在墻東痛哭流涕,年輕人在墻西踉蹌倒下,鮮血浸染了衣襟,烏黑油亮的槍管冒著尚未散盡的硝煙。
這便是柏林墻。
圍墻外邊,有些什么呢?兒時嬉戲玩鬧的花園?回家時時常光顧的報亭?和藹的母親?機敏的愛子?不,見不到了,都被三尺寬的圍墻擋住了,一切念想盡被塵霾吞噬。
我行走著,思索著:這是怎樣的一堵圍墻?無言,無感,無溫,無形。因為我們沒有親歷過,沒有站在墻的一邊高喊母親的名字,沒有虛度過十年難捱的光景,沒有親人的離散,沒有愛人的喪命,所以,也無淚,也無情,只能默默品味。
詩人們,你們會為了墻塌時破損的瓦礫生情;學者們,你們會為了這段灰色的歷史而縱淚。可是,能有誰去理解高墻兩邊的蒼生與百姓,去問一問他們的苦楚?
七十年了,物質上的柏林墻倒下了,道義上的柏林墻倒下了,但是,人性之中的墻,真的倒下了嗎?
我彷徨在墻的故址,一邊是多瑙河碧水清波,一側是薔薇花熱情似火。透過圍墻,外邊有些什么呢?朝戰的三八線?分裂中國的臺灣海峽?東歐的嚴陣?南海的摩擦?
原來,人們只是在道義上否定了這堵墻,又在內心的深處把他重砌,怯懦地龜縮在墻內,然后對自己的子孫說:“提防著圍墻外面。”
人性是如此可笑,人情是如此悲哀。惟一的改變,便是卸下了具象的小墻,砌起了抽象的大墻。
佳作點評:
本文有一種關乎人生的大氣象和大格局。小作者的語言雋永俊朗,筆鋒間蘊藏著棱角,同時又不乏內在的邏輯和層層深入的思考。將“圍墻”與“歷史”聯系起來,將“猜想圍墻內外的風景”與“探尋人性人情”聯系起來,在不停地追問之間,文章的主旨亦在不斷升華。“詩人”、“學者”、“東歐”、“南海”……豐富的材料和恰到好處的使用,彰顯了作者平日的積淀和駕馭材料的能力,情與思的自然流露更成就了它的文質兼美。
原來,作文就是對話,是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甚至與自己的對話,在對話里尋求生命的交融,在發現中提升生命的本質,生活就是一篇對話的作文,而佳作,就是這樣煉成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