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1920年5月出生于山西定襄。原名牛仁權,曾用名牛黃、牛中黃;在延安時,為準備派往外地做秘密工作的需要,由當時的中央組織部部長陳云為他把牛黃的名字改為馬洪。1936年加入黨所領導的犧盟會,1937年參加了同蒲鐵路總工會的籌建并被推薦為同蒲鐵路總工會負責人之一,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到延安,先后在中央黨校和馬列學院(后改名中央研究院)學習和工作。1941年擔任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室研究員、學術秘書。在延安期間還擔任過《共產黨人》雜志的編輯。
馬洪不僅是位經濟學理論工作者,身上更多體現出的是一種“經濟決策參與者”的角色,兼具學者與官員兩種角色。
而對于馬洪而言,建國前后的東北則成為了他這樣一種調色板式經濟生涯的真正開端。
1948年6月,馬洪調往東北局政策研究室工作。當時,東北的工業經濟占全國企業比重的90%,這對馬洪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經濟管理時間起點。馬洪研究了蘇聯的經濟理論,又結合當時東北經濟的實際情況,研究出一套全國經濟改革的可操作性模式。
當馬洪把調研成果向時任東北局宣傳部部長、財經委副主任的張聞天匯報時,張聞天十分興奮,又要求馬洪撰寫了《東北經濟的構成和方針》。在這篇報告中,馬洪首次把東北經濟劃分為五種經濟成分: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和“秋林經濟”。
毛澤東在看到這份報告后,幾乎完全采納了馬洪的觀點。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全部采用馬洪所歸納的五種經濟成分,只是將不太好理解的“秋林經濟”改為用其本意“國家和私人合作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10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也寫入了這五種經濟成分。一直到半個世紀后,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報告中還涉及到這五種經濟成分有關的類似概念。
而就在此期間,馬洪與后來曾擔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朱镕基自1951年秋從清華大學畢業后,即到馬洪手下工作。當時馬洪任東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東北人民政府副秘書長,23歲的朱镕基則被任命為東北工業部計劃處生產計劃室副主任。
此后,馬洪于1952年從東北調到北京,到剛組建的國家計委工作,朱镕基也和馬洪一起進京。不久,馬洪出任國家計委委員兼秘書長,朱镕基則先后在國家計委燃動局和綜合局工作。
很多年后,當馬洪回憶起這段往事,還對自己手下出良才頗感自豪。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