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新月
年級:高二
天地蒼茫若無你,我空留這虛名,在何處都是他鄉(xiāng)。
五陵年少鮮衣怒馬,各類小說中望盡長安花,碎金軟銀名聲大躁的主人公在達到“凌絕頂”的高度時都大致會發(fā)出如上感慨,窮其一生為一名,到頭來不禁引人發(fā)問,既已得到少年時想要的名譽,還有什么不滿足?
能在這個大地上呼吸住行的人就皆是廣義上的俗人,何為俗人“都是俗人才太看于羞恥名譽
反觀廣泛的現(xiàn)笑層面發(fā)現(xiàn)小說的情節(jié)并不是無稽之淡,大多數(shù)人的奮斗無非為了二字“名利”,”名”字當先,那為何會被如此看重?
亞瑟.叔本華曾針對人作出兩種比喻我姑且用之。這世上有兩種人,他們皆是油燈要想油燈燃得更亮更久,就形成了兩種一是他的燈油很少,燈芯卻很細,發(fā)出纖細而長久的光亮一種燈芯粗大,燈油卻多,散發(fā)熾熱與耀眼。而不論是哪種,只要是想顯貴于人的,必追求如燈油光一樣的名譽方能為人所知被人所用。用在幾百年后的今天也是同一個道理。
翻閱經(jīng)書,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哲學都深譜名譽的重要性卻很少呼吁人們大力追求。無就是《淪語》中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還是奧古斯汀在《懺悔錄》中所述每個人都帶著標記與原罪,而過分逐名會加重原罪,亦或是尼采大聲概嘆誰終將聲震大地,必先深自緘默都體現(xiàn)出大家的對于名譽的不屑。
但,我們不一樣。他們是如看破塵世才下山說教的查拉圖斯特拉們。而我們僅是蕓蕓眾生中的小可,未曾擁有如此高的名譽,何談不屑與看談。
正如前面所作比喻,我們是前一種油燈,名譽于我們而言正如所有其他美好的事物。在當今社會中當學生的追求三好學生”當老師的追求優(yōu)秀教師,賣商品的追求”名譽產(chǎn)品,當明星的追求"亞洲天王。所以,名譽就像是一件光鮮的衣服,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追名逐利本身也沒有什么錯,怎么這個詞就成貶義詞了?
在叔本華的人本哲學中,他特意從普通人的眼前思考并作一雜文,他指出人皆有此思想,但若不加控制就會如洪水猛獸般反噬于人。尼采受叔本中影響在《成為你自己》中提出我們應該需要的是不浮夸不虛假的名譽,而更應該思考的是若得此名能做什么,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與后續(xù)I
誰的名揚更久,必等倍長于他人。[復習必備 | 海量免費學習視頻資源盡在“學而思輕課APP”>>>點擊了解] 對于當下單向度的人們來說,賀拉斯的這句話再合適不過了多思索浮華背后,歷史的長河留過,我們是否為了名,已扔掉腦中是非善惡的那把尺?
白了少年頭,贏盡了天下卻輸了自己,時間的海潮撲打而過尚存揚名于世間的究竟是什么?
作文網(wǎng)專稿,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wǎng)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地圖 | 服務協(xié)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lián)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