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內容
華佗是東漢末年有名的“神醫”。
有一天,府吏倪尋和商人李延病了,一齊到華佗那兒看病。兩人的感覺相同,都是頭很疼,全身發熱。
華佗仔細診斷,給他們開了完全不同的藥。給倪尋開的是瀉藥,給李延開的是發汗的藥。他倆感到有些奇怪,心想:“我倆病情一模一樣,吃的藥為什么完全不同?是不是華佗徒有虛名啊?”
華佗看出了他們的疑問,問道:“生病前你們都做了什么?”
倪尋回憶說:“我昨天赴宴回來,就感到有點不舒服,今天就頭疼發燒了。”
“我好像是昨天沒蓋好被子受涼了。”李延答道。
“那就對了。”華佗解釋,“倪尋是因為飲食不對,內部積食引起的頭疼發熱,應該通腸胃;而李延是因為外感風寒引起的感冒發燒,應該發汗。病情表面看起來差不多,但起因和機理不一樣,治療的辦法理應不一樣才對啊!”
倪李二人覺得華佗說的非常有道理,回去吃下不同的藥,兩人的病第二天就好了。
后人用“對癥下藥”這一成語比喻針對不同的情況,要用不同的方法處理。
小編解讀
觀察事物時,透過現象看本質才會有正確的認識;處理事情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找到有效的解決途徑。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