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點多鐘,老祖宗傳下來的十二干支的酉時,我的表妹王酉和我的二妹望年,就像兩片秋日里新鮮的嫩葉,飄然而至到了我的客廳。
酉時談酉時的事。表妹傳給我三件戲劇短視頻,二妹興高采烈地向我展示她的柔力球的航拍短視頻,我則指手畫腳地指點著看,一時間,秋日黃昏的居室飄滿了梨園的芳香。
王酉身著一身黃燦燦的旦角戲裝,在悅耳的京胡鑼鼓聲里,踮著輕飄的碎步,從舞臺的左側款款而上。左臂輕甩長袖,繡挽一弧,右手纖纖五指握一把圓扇,在肩頭翻覆云雨,顧盼一笑,迎著觀眾亮相,引得席上喝彩連連。看她的扮相,觀眾是絕對猜不出她早已是花甲過半的老人了。
欣賞著表妹表演的這曲短小的折子戲,看著活生生坐在我面前的她,怎的就心生傷感起來。昨夜寫《秋影》時還想著她們呢,今天就飄逸在我跟前了。
“眷戀雨潤云溫,苦驚風吹散。念荒寒、寄宿無人館,重門閉,敗壁秋蟲嘆。怎奈向、一縷相思,隔溪山不斷。”周邦彥的這首《拜星月慢》的心境,剛從昨日的記憶里翻去。
王酉打小就是在她父親的二胡陪伴下長大的,跟我一樣是個教書匠,一副亮麗的嗓子,從美聲唱法到民族唱法,再到京歌京劇,在她那腹腔、胸腔、鼻腔三腔共鳴作用下,音色柔美,音量適中,音調準得就像調音師校準過,就連“發”和“兮”兩個半音的音階,都能“半”得毫厘不差。
佳人退去,王酉裝扮的鐵梅依偎在李奶奶懷中。風靡幾十年的樣板戲《紅燈記》,鐵梅演唱的“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的旋律,在充實飽滿的器樂聲伴奏下,響徹在客廳內外了。
“學我爹爹打豺狼,打不進豺狼,絕不下戰場!”緊湊的大鑼小鑼聲中,表妹一甩長辮子,臂彎護著信號燈,輕快地整圈踮步圓場后回到原點,在奶奶身邊站定,擺頭,握拳,瞪目,咬牙,瞬間連串的亮相動作后,“決不下戰場”五個收尾的唱詞唱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高音拉得那么長,沒有一絲下滑的瑕疵。長音還沒停下,臺下的掌聲與喝彩聲就響破了天。
這第三個視頻,她穿著一身灰布軍裝。我脫口而出:“《杜鵑山》!”
“不是。”表妹莞爾一笑,“這是《紅色娘子軍》。”
這可是我的專利。文革十年,我指導學生們上臺演出的就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沒聽說過它還有京劇。
盡管劇種被她們改名為“現代劇”,可是還保留著許多時代的印記。看他扮演的吳瓊花吧,上身大半側對著觀眾,兩腿持丁字步站立;右臂收拳在腰帶旁,左手一個半弧,從腋下直到手掌部位,就像半空一條彩虹,絕沒有生硬的拐角。
下顎微縮,脖頸稍扭,抬頭平視前方,雙目炯炯有神,一副威風凜凜的紅色娘子軍戰士的模樣,一副巾幗英雄的身姿,讓敵手望而生畏。
表妹從小就是一個勤苦的人,世態炎涼,沒有讓她的秉性改變多少。她對我們的姑媽、他的母親的孝順,是我們張家兄妹們有目共睹的。她的人生藝術在于一個沉著,伴隨她大半生的藝術人生,也講究一個精湛。
窗外,夜色早已染墨了空間。表妹和二妹在說著貼己話,我的目光移向了窗外,暗自低吟著晏幾道的《臨江仙》里的幾個句子來:“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起身開門,送走兩位妹妹,心中不斷謝謝她們此來,送給我一份難得的秋韻。直到今天下午,還在我心中久久縈懷。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