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上說:“小暑之日溫風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鷹乃學習。”溫風其實是蒸騰的暑氣,它絲毫吹不動樹上的枝葉。狗也懶得動,趴在樹陰底下,吐著舌頭喘氣。總是把泥土刨得四處飛灑的母雞,也像是呆了一般,木木地站在草垛底下,一動不動。曬得泥鰍一般黑的孩子們,一個接一個,跳到村頭的河里,再不肯上岸,連頭也用一片荷葉遮著。岸上的小路,被曬成了灰白色,蜿蜒著,朝綠的田野里伸去。
田野里的蟋蟀受不了這熱,把家搬到了村子里的屋檐下面。“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到了晚間,它便不停歇地鳴叫,像是在催促織機上的女主人不要停手,所以人們又叫它“促織”。
天剛放亮,促織不叫了,老鷹立即把小鷹轟了起來。“夏練三伏”,小暑正是學飛的大好時光。老鷹把小鷹帶到懸崖上,突然折斷了小鷹的翅膀,把它扔了下去。小鷹忍著劇痛,拼命拍打著翅膀。終于,它飛了起來。
也有很多小鷹,就這么活活摔死了。不肯飛,又僥幸沒摔死的,長大了,只能飛到房頂那么高,像一只母雞。
“夏日多暖暖,樹木有繁陰。”躺在槐樹底下竹椅上的人,透過樹葉的空隙,看到一只大鷹漸漸變成了一個小黑點,他絲毫沒在意,剛剛發生了什么。他搖著芭蕉扇,慢悠悠地吸著手中的小茶壺,微微瞇上了雙眼。遠處叫賣竹席、涼粉的小販,懶懶的聲音也越來越遠了。頭頂上,一只蟬突然大叫了起來,讓人頓時滿心的煩躁。
蟬的嘶鳴,引發了孩子們的注意。他們從屋后的竹園里,偷偷砍上一竿青竹,再折上一根長長的韌性好的竹枝,把它彎成一個圓,頭尾相接,插在竹竿的一端。然后舉著,四處去尋找蜘蛛網,”讓蛛網一層層地纏在竹枝的圓圈上。等纏得多了,變成厚厚一層,有了足夠的鉆性,就可以去捕蟬了。
蟬渾然不知,還呆在樹上大聲叫呢。奇怪的捕蟬器,突然就從背后粘上了它。任它女口何掙扎,再也無法逃脫。孩子們不4道,蟬在夏日的陽光下只能歌唱一個月,而為了這一個月,它曾在黑暗的地下生活了四年。莊子說:“蟪蛄不知春秋。”蟪蛄就是蟬。
蟬的生命很短,但它也有自己的小歡樂。它的歡樂,甚至成為人們對于夏天最重要的記憶。
蟬捕來后,孩子們用一根線縛住它,讓它飛起來,然而飛不高,只能在半空中兜著圈子。奶奶看到了,會立即走過來,念一聲“阿彌陀佛”,讓孩子們把蟬放掉。她說,小孩子玩鬧可以,不能動殺機。要是由著性子來,。等長大了,可不得了。
奶奶不知道的是,就在這悶熱的暑氣底下,秋天的肅殺之氣正悄然滋生。這冰冷的氣息,只有一些極其敏感的動物才知道。
譬如蟋蟀,譬如蟬,譬如鷹。《詩經》上說:“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不停地搬家,不只是因為怕熱,還因為它對深藏于地下的殺氣特另ij的敏感。有人甚至說它是感殺氣而生。然而小蟲子不會像人那樣,知道收斂心性,它聽任這殺機在身上生長,終于變得好勇斗狠。
因為好斗,蟋蟀成了人們的玩物。“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街頭巷尾,閑漢們拿根草棍,趴在地上,額頭上青筋暴綻,嘴里嘶嘶有聲。瓦盆里蟋蟀咬成一團,難解難分“歷史上有兩個人斗蟋蟀最有名。一個是唐玄宗。因為他的喜好,宮中的妃殯們把玩蟋蟀變成一種時尚。她們用小金籠提著蟋蟀,晚上放在枕邊聽它吟唱,白天拍手看它搏殺。可是好景不長,“漁陽9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赫赫帝王,最終落得晚年凄凄慘慘。另一個玩蟋蟀的好手是南宋太師賈似道。當他忙于創作歷史上第一部玩蟋蟀專著《促織經》時,蒙古軍已席卷而來。
書成了,他人被殺,國也滅了。
“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人們在聽到蟋蟀的鳴叫后,常常會為辛勞的織女感傷,哪知道,這其中還有著另外的悲哀與悔恨呢?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