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舊時,閱書以行萬里路;覽今朝,登網以窺四方景。然不知多少人不過是在信息繭房內孤芳自賞。——題記
智能互聯網時代,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效應被無限放大,一次瀏覽帶你入一方天地,一串點贊為你送一份驚喜,一回分享使你尋一類友人。但偶然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也許又會令你看到繭房之外的世界。
互聯網打破了時空的墻,將人物串聯,卻又建起了透明的屏障。誠然,在繭房內固守可以享有守一份喜好,尋志同道合之人,可繭房之外的不少風景卻被遺憾辜負。自云:窗外風景亦有意,不窺怎獲化蝶香?
安室之內,幽香撲鼻卻憾孤花獨景,究竟是世外桃源還是畫地為牢?
一直關注自己一開始喜好的人或物,徜徉于所謂興趣的海洋,在這樣的世界里我們仿佛收獲了許多有共同興趣的朋友,被自己喜好的東西環繞。但是,卻在所謂信息廣博的時代里,如果只是固守一開始的喜好,也許會被無形的卷入一個個群體,淹沒于單一的知識里,向未來的自己走去。最終發現,在獲得信息更加方便的今天,我們卻更加容易畫地成牢,陷入信息繭房,兜來轉去遇到的仍是舊友,隨心所欲暢游的仍是舒適圈。
繭房之外,千般風景、萬種風情,不歷怎知是否合心意。
《牡丹亭》內有一名句:“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那些并不在現在喜好之內的人或物又怎知不會自有一番意味呢。多少人都在懼怕未知,不愿踏出安全區,安心做著井底蛙、斥鴳與蜩,不再理解九萬里而南為的鵬。而那些孜孜不倦以吸取新知識,擴寬知識面的人卻扶搖而上九萬里,收獲了更好的自己。探繭房之外,尋別樣之景,在更寬廣的土地上追尋未來,豈不美哉?
何為正解?安室無需棄,窗外更應窺。壁壘破,繭房滅,內外相合筑華章。
同聲相應的美好是不可否認的,在共同追尋的路上,我們會有歸屬感,在飛速發展的時代洪流里有一抹安穩瀉于心河。用分享、點贊來表達認可與交流,周而不比的君子之交自然值得推崇。但單一的知識如何令你在如今的智能時代里展翅翱翔?尋一些別樣的風景,也許會收獲一場突入起來的感動。而且,在面對環繞周圍的可能會操控你的信息時心存一份警惕,主動追尋新知與美好,不正是在現代站穩腳跟是錦囊妙計嗎?破繭才能化蝶,飛于一陣芳香。
告別回聲室效應,打破信息繭房,當原來的喜好與未知碰撞,也許會收獲不一樣的火花與星辰。而未來的自己,正需從現在開始去努力追尋。
目及至遠方有鵬北海,破繭成蝶才獲幽香味。內外相合方正解,未來已達看當下。
——后記
年級:高三畢業生
作者:陳瑞銳
題目選自:江蘇卷
立意 | 內容 | 結構 | 語言 |
本文立意準確深刻,對信息繭房給現代人造成的影響的思考很有自己的見地。 | 內容思考有深度,沒有一味羅列事例,而是更多在深刻剖析與解讀,將旁征博引融入自己的思考中,散文化的意境與表達獨具特色。 | 結構清晰,邏輯流暢,層次清楚。 | 語言自由靈活,長短相間。散文化的語言與表達令文章充滿隨性的自由。
|
老師簡介:李敬敬,學而思·愛智康高中語文產品教研員,云南民族大學文學碩士。
本地一對一輔導,就上學而思·愛智康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