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美食之都”的重慶可謂是名不虛傳:春季,吃湯汁濃郁的串串;夏季,吃晶瑩爽滑的四川冰粉;秋季,吃香甜軟糯的紅糖涼糕;冬季,吃麻辣鮮香的九宮格老火鍋……可萬千的美食在重慶人心中,卻抵不過一碗看似平凡的小面。
要讓重慶人認可一碗小面,那可不簡單,他們可都是“以貌取菜”的主兒。重慶人評估一碗小面,首先就是它的色澤和香氣,一碗好面,必須要取材豐富、色彩鮮明、鮮紅濃稠的湯底中浸沒著白嫩爽滑的重慶鮮水面,強烈的視覺沖擊仿佛讓人暢激在這香氣四溢的面湯當中。細看,還有些炸得金黃酥脆的花生碎。緊接著,又是一抹新綠映入眼簾,綠油油的油麥菜裹挾著星星點點的鹵肉沫,與筋道爽口的面條糾纏著。在這之上,鵪鶉蛋大小的牛肉在“上刀山下油鍋”后已經酥爛無比了。還有的小面會撒上些濃油赤醬的雞雜,黃里泛白的雞腸和褐色的雞肝看得人垂涎三尺。小面濃厚的色彩上總有一番鮮黃,燉煮軟爛的黃豌豆更是讓食客們食欲大開。最后的小蔥、香菜青白相間,一大勺油潑辣子下去,再潑上一些熱油,小面的香氣一觸擊發。花椒的麻、胡椒的辣、牛肉的鮮、豌豆的香,一下子全都釋放出來了。也只有這樣,才能勾起重慶人那挑剔的味蕾。
這看似平凡的小面,要做出好味道可不簡單。在重慶,人人都會做小面,調料也是各有千秋。但要說起正宗的重慶小面,估計除了那位老師傅也別無他人。老師傅五十多歲了,慈眉善目的,常常上午賣面,下午炒料。欣賞他做面,也是一樁美事呢!一口大鍋總是冒著騰騰的熱氣,先在特制的竹簍中裝上鮮水面,十幾年的經驗讓他練就了一瞄就能把竹簍扔進鍋中的高超技藝。趁著煮面的時間,老師傅開始配底料,二十多種調料讓人眼花繚亂,但他一聞就了然于心。湯底是小面的關鍵,老師傅從來都是選用腱子骨熬制的高湯,濃稠的湯汁讓人欲罷不能,再將面撈出,又舀上一大勺牛肉,些許豌豆。最后一勺紅油辣子最為出彩,熱油澆上香蔥香菜,成了點睛之筆。
重慶人能吃,更會吃。小面就是最好的體現:一碗簡單的小面,竟能吃出千萬風味。每當我回到故鄉時,頭一餐就一定是小面。熱氣騰騰的小面一上桌便香氣四溢,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食欲。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正準備開動。喲!忘了件事!小面怎么能不放油潑辣子呢!紅艷艷的辣椒讓小面閃著動人的油光,可謂點睛之筆!終于可以品嘗美味了!我急不可耐地夾起面條,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朝嘴里送。“啊!好燙!”我不僅沒吃到面,嘴上還起了個小水泡,真是得不償失。不行,再來!我吸取了方才的教訓,不敢再貿然吃面了。我小心翼翼地夾起面條,放在勺子上,再放上牛肉、青菜,浸入鮮美的湯汁中,小面如出水芙蓉般更加誘人!我嘟起嘴,“呼呼”地吹著,本想早些吃到美味,可它卻總和我作對,仍冒著裊裊的熱氣。哎呀!等不及了!我什么都不管了,一口吞了下去。啊!面條的爽滑可口,牛肉的鮮香濃郁,青菜的清新解膩,三者并存卻又驚人得恰到好處,在湯汁的裝點下更是令人難以抗拒。重慶小面的特殊之處,就是讓人越吃越想吃,當然我也不會例外,我一口接著一口,吃得大汗淋漓。吃完了面,我還舍不得放下碗。因為那湯才是精華,腱子骨的高湯香醇濃厚,再加上二十多種配料,香辣鮮香。直到喝完碗中最后一口湯,我才戀戀不舍地放下碗。
重慶小面源于街頭巷尾的手藝人,他們總會背著竹筐挑著扁擔到街上吆喝。所以,重慶小面的本名叫擔擔面,到后來,才漸漸發展成為門面小店。
每個重慶浪子回到故鄉,頭一餐一定會吃小面,因為食物有時不止是一種味道,它更是一個人對兒時的記憶,對故鄉的掛念……"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