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為天下先"所謂何?乃終南山之于陶潛;梅妻鶴子之于林逋;伽藍鐘聲之于順治;乃摒棄世俗煩擾而自尋逍遙,不屑于矛盾紛爭也。
"敢為天下先"所謂何?乃不法古、不循俗、與時俱行;乃憂黎元、興社稷、立潮頭。
然二者并無明顯界限。多數士人以"不敢為天下先"之淡泊豁達為底盤,筑以"敢為天下先"之濟世情懷。老子"不敢為天下先"而著《道德經》,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且多以政治為旨歸,其不可謂之"不為";莊子思想承老子,卻倡"居廟堂上安萬民"。
在尖船利炮驚醒東方睡獅之際,他們頭戴花翎,身著云紋補服,在丹樨玉階之上,毅然力排眾議,變技術,改教育,邁出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在西方列強蠶食國土掀起瓜分狂潮之刻,他們拋卻八字經文,走出文寓書齋,上書魏闕,求見北宸,變制度,改政治,在泥古不化的土地上播撒了第一批思想啟蒙的種子;在飄揚的五色旗背后封建思想依舊大行其道之時,他們衣一襲長衫,戴金絲眼鏡,大聲疾呼,辦報立論,剖析深省國民性,掀起了一場德先生與賽先生的颶風。他們是懷有赤誠之念的變革之士,敢為時代之鋒,敢為天下之先。而"敢為天下先"者,中間有不少人也崇尚老莊哲學且有深入研究,如梁啟超就著有《老子哲學》。
軍事家孫子"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其著作被置于《武經七書》之首,可謂功成名就,但他"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范蠡事勾踐,戮力謀,竟滅吳,雪國恥,北渡兵,尊周室,勾踐由此霸中原,然卿相范蠡固為道家學者;李泌浮沉于宦海,參與宮室大計,輔翼朝廷,運籌帷幄,配合郭子儀諸將平定安史之亂,此謂"為天下先",而后不顧肅宗挽留,"俟平京師,則去還山",一襲白衣遁入山林,則謂"不為"。如此看來,"為天下先"與"不為天下先"并非矛盾,更多士人選擇了讓兩者共生并存。
朱光潛曾提出"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職業"。"出世"與"入世"并非全然相對,更不能一味的將其中一件做到極致。出世則渡己,入世則渡人。以"不敢為天下先"的眼見,為"敢為天下先"之大事,才不致傾溢。
年級:高三
作者:佟溪婷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