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能聽鮑叔之言,有容管仲之量,且拜管仲為相,使得人盡其才,最終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所以我對齊桓公的心胸謀略最為服膺,也最為欽佩。
齊桓公與公子糾的君位之爭,最終齊桓公獲勝,這期間固然離不開鮑叔的輔佐,離不開齊國貴族國、高兩氏的支持;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征途上,亦離不開管仲之改革,群臣之鞠躬盡瘁。但是齊桓公不計前嫌,知人善任,使得人盡其才的識人、用人之道非常值得后世的領導者借鑒。
楚漢之爭,項羽垓下被圍,霸王之夢,魂斷烏江。其與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相距不過四百余年。項羽未能“以史為鑒”,擇齊桓公之長而用之。項羽之不足,多年以后在漢高祖劉邦與群臣的對話中被盡數言中!顿Y治通鑒》記載:漢高帝五年,帝置酒洛陽南宮,上曰:“徹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項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薄备咦嬖唬骸肮湟,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群臣說服。
從劉邦與群臣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劉邦之所以得天下,可知其個人能力方面與齊桓公有諸多相似之處。那就是:不計前嫌,知人善任,使得所用之人,人盡其才。
胡適曾經批判蔣介石“侵官”說“最高領袖的任務是自居于無知,而以眾人之所知為知;自處于無能,而以眾人之所能為能;自安于無為,而以眾人之所為為為。凡察察以為明,瑣瑣以為能,都不是做最高領袖之道”。齊桓公得鮑叔舉薦,以管仲之所能為能,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劉邦以張良之謀、蕭何之智、韓信之勇為己所用,一統天下,鑄就大漢王朝。
原齊桓公與漢高祖之所以得天下,與項羽、蔣介石之所以失之者,可知知人善任,人盡其才的重要性。現當代大到治理國家、企業管理、小到班級管理皆是如此。所以,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我對齊桓公感觸最深。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