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我很喜歡這首詩。稻梁豐、豬歸圈、雞回巢、人醉歸,這是鄉里熱騰騰的生活,人間煙火正是如此。
我是福建閩南農村長大的孩子。閩南沿海,在歷史上一直是相對閉塞的地區,所以總是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省份的獨特習俗。在除夕之前,閩南人們會開始置辦各種各樣的干貨,等待著除夕那一整天的祭祖。祭祖,是閩南人家很重要的一件事,一年有幾次,舉辦的儀式都很隆重。閩南人認為,祭祖可以表達自己對祖先的尊敬,也可以祈禱祖先在新的一年可以保佑自己的家人平平安安,紅紅火火。
大年三十那天,天還沒有亮,祖廟那里就會響起前來祭祖之人的鞭炮聲。在這鞭炮聲中,包含的是人們對家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在新的一年對于生活的期待。祖廟里擺著各家準備的祭品。隨著時代的變化,祭品從以前只有自家蒸的各色面食和雞鴨魚肉,還有了店里買的各色零食,比如旺旺雪餅。祭品都貼著紅紙,顯得很是熱鬧。閩南人的祭品,在儀式結束后,也都要吃掉。因為人們認為這是有福氣的食物了。
在炸得震天響的鞭炮聲里,各家也會熬上一鍋米糊。雖然那鍋米糊看上去成色不太好,但是他對于貼對聯這一塊真是起到了大作用。閩南的農村地區大多數人住的都是獨棟的小別墅,一般有分前門和后門,也正是因為這些春聯要貼在門框上,會經歷風吹日曬,所以用膠帶膠水這種東西自然是不行的。而米糊這種粘稠的半固體狀態,正好可以用來貼春聯。
當然,除了春聯以外,格外信奉“神通廣大”的閩南人還常常在房門的兩側放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這種甘蔗一般稱為“門蔗”因為在閩南話中“蔗”字與“佳”的發音相似,所以放甘蔗的寓意就是在新的一年可以進入佳境。他們還會在廳堂的專案桌上擺上一些干貨,并且會有一碗生米插上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著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而家中的男人則是要準備薯藤柴枝堆垛,并且將它放在大門外。他們在吃過年夜飯后,會用廳堂的蠟燭引燃香,再用香引燃柴垛。在等待火焰燒旺后,男人就需要按照備份一次跳過這堆火焰。這就是俗稱的“跳火群”象征著燒掉舊年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干凈吉利的新年。
新年的忙碌是為掃去舊年的失利和厄運,迎來新一年的平安與健康,這不正是我們平凡人生里的一點樂趣和期盼。也正是因為這點子期盼,讓無聲的歲月里有了最簡單卻是最滿足的快樂,讓總在為生計而忙碌的人們心里有個踏實的支點。
正如汪曾祺在《人間滋味》里寫的:“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