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題記
復雜的道理看多了,便會覺得純粹,在這嘈雜紛亂的世界里,也蘊藏著最簡單的至理。我們必須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生活,才能在這平平無奇的一生里,衍生出些許的美好來。
勞動,在很多人眼里無非就是耕地,插秧這些普普通通的東西,根本不值得去付諸于行動。但說實在的,這就是典型的孤陋寡聞,好高騖遠的體現,他們從未想到,是這些他們瞧不上的東西養活了他們自己。
正是最辛勤的人付出了最“平凡”的勞動,才使這個世界少去了許多苦難的悲傷,增添了更多的幸福,和美好。
就說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響當當的人物——袁隆平。
超級雜交稻“湘兩優900”,解決世界鹽堿地不能種植的大難題的“海水稻”,養活了世界的人口。人們都是通過這些偉大成就而認識的袁隆平。但,卻很少有人會去探索,是什么支撐起了這偉大的成就。
研究過程中,培育幼苗,實時觀察,試種實驗,沒有一項是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無論是在炎炎夏日的晌午,還是窮冬烈風的清晨,你總能看到一個從容的忙忙碌碌的身影,不要懷疑,那一定就是袁隆平!即使經歷了“_”的洗劫,袁隆平依舊盡全力保護下了幼苗,繼續帶著自己的堅持,用辛苦的汗水“滋養”了稻苗長大。
也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在今天過上豐衣足食的快樂日子。就如宋慶齡所說“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
但是,有些人又會說了,這一切的創造,創新,不都是依靠知識的成果嗎?和勞動又有什么關系?
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一定就是沒有生活的人。陶鑄說過,“勞動是一切知識的源泉”。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時,并沒有哪一本書明確的告訴他應該怎么去做。一切成就都是憑著雙手和勞動在田埂邊一點一點“磨”出來的。雖說知識絕不是無用的,但就是知識也是人們將想法付諸于行動,一次又一次實踐,證明而來的。如果知識來得容易,那么愛迪生為什么又要做上成千上萬次實驗才發明了電燈?如果他不付出汗水,又怎么會作出一番事業?
是知識成就了成功,但知識卻又來源于勞動。所以,不管怎么說,沒有辛勤的勞動,又怎么會獲得成功?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份勞動就有一份收獲。”
那不勞動的人又會怎樣?最后不也是生存下來了嗎?
是的,在當今中國,一個富強民主的國家中,只要愿意,活下來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但,生存的意義就只是為了活著嗎?
我們再來看魯迅先生筆下一個“著名”的人物——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個一無所有,但卻妄自尊大的人,憑著一點學識便想要四處賣弄。整日游手好閑,好吃懶做,在他眼里,他的生活里并沒有“勞動”,這么個范疇。那么,一個瞧不起勞動,又不愿勞動的人最后怎樣了呢?他被遺忘了,無人再關心他的生活,他的生死,他的性命在人們眼里還不過幾個銅錢重要。如果不是為了反映當時的社會現象,魯迅先生又怎會再次想起他,且叫他做這么個“小人物”?
而且孔乙己的形象若是搬到當今社會來,也是不少見的。好吃懶做,好高騖遠,提起這些詞,相信大家的腦海中都會浮現一兩個身影。他們或許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或許是新聞報紙中的反面教材,又或許就存在于我們的身邊,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人群是真實存在的。那么他們最后的命運又是什么呢?無非就是被社會拋下,被世界遺忘。當一個時代在奔騰向前走時,誰又會記得駐足在原地的“石頭”呢?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早在春秋時期,古人便道出了真諦。讓我們試著思考一下,難道整日吃喝玩樂,就是真的快樂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在這個新冠疫情來勢洶洶的特殊時期,推遲開學,孩子們在家可是過上了“小皇帝”的生活,衣食無憂,日日玩樂。但,就是在別人問起我假期開心嗎,這個問題時,我的心漏了一拍。
“開心嗎?”不是想象中的開心吧。沒有什么支持著生活,碌碌無為,神經恍惚應該就是我的真實寫照了吧。沉浸在連續劇,游戲,短視頻里的我真的快樂嗎?看著手機屏幕里憔悴,呆滯的我,我發現,我已經失去了屬于我們這個年紀的蓬勃生機。身子懶了,思想惰了,整個人好像成了當代的“孔乙己”,被世界遺忘。我終于還是明白了“習閑成懶,習懶成病”這句忠告。
一年之計在于春,青年就是人生的春季,花季。人生不是“坐吃山空”,青春更不是“守株待兔”。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這個進步的,日新月異的時代里,停下腳步的人只會被遠遠拋在后頭,想要緊跟潮流,就必須努力努力再努力,勤勞勤勞再勤勞!青年的勞動并不只是關乎個人命運,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是人們創造了世界,但勞動卻成就了人本身。
人的一生總是有多到數不清的計劃,但是,從古至今,通過無數事實驗證下來,一個人一生的頂重要的一個計劃便是一個“勤”字。一生之計在于勤,美好的生活,始終還是要依靠一代又一代的勞動人民來創造。而美好的生活,更不是局限于一個人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美好的含義是絢麗的。它有夢想的純真,信念的堅定,眾人的期許。不是說了勞動,便要叫每個人下田種地,勞動其實體現在的是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積月累,由少及多,美好也就出來了。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用這不長不短的人生讓我成為一個角色——“農夫”。讓我勤勤懇懇,用一腔熱血和“勞動”,耕耘我的人生,回報我扎根的這片沃土!創造美好生活。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