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顧名思義就是判斷,評析美好的事物。但其實,審美也是一門學問,單是“美”這件事有多么抽象,就可以看出審美之難。6月10日,一場由民國一代才女林徽因掀起的“審美”戰爭在互聯網上悄無聲息地開始了。
AI技術在中國又掀起了一陣狂潮。不知是否出于無意,AI修復老照片的技術用在了林徽因身上。左右兩張照片相對比,左邊那張照片如同蒙著水霧一般,黑白兩種色彩暈開來,顯得十分模糊;而右邊那張照片,一條條精細的線條勾勒出一幅網紅臉:丹鳳眼含情脈脈而富有生機,嘴上抹著口紅嬌艷欲滴。這著實體現出AI技術的驚人之處,然而,在無意之間,又引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紛爭。
審美究竟是什么,內涵,或表面。網民們圍繞著這個話題展開辯論。有的人贊嘆道:“AI修復的16歲的林徽因,又美又有氣質還那么有才。”但也有人痛心道:“跟真實長相差距太大,才女的文藝氣質盡失。”
審美究竟是什么?!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猶如在問你:“整數多還是正整數多?”看似簡單,實則十分復雜,甚至無解。“呀,瞧!那個女生真漂亮。”“那個男生挺有做明星的資質的。”是的,這些都能算作審美,但是,這只能被算作最淺層的,即物體在外形上使人感到身心愉快。
但是來自更深層次的,如陳景潤沉浸在數學中而忘記圖書館關門時間,王羲之沉浸書法而誤食墨汁,牛頓沉浸實驗忘記吃飯。到達這種廢寢忘食的境地才算是審美能力又上了一個臺階,心中有所愛,生活才更有趣味,對美的見解才能更獨到,更全面。
新聞上,常常會有勇者義士奮不顧身救人的事跡。用沒有想過這么做的意義。往往這些人心中都會有豐富的內涵,有高尚的品質,有更深層次的美。而這種美是會在人群中傳染的。人們在新聞中汲取這種美,這種對人性美的向往,人的審美能力在這過程中得到提升。
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的美。我們不能只追求表面上的美,這會使我們的思想變得愈加狹隘;也不能只追求內在之美,否則我們的生活也未免太過無趣。而審美之心就是這么一個標準,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是我們以更成熟的目光,看待這個世界。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