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建筑還是美食,都是生活的硬件,不可缺少。所以很理解古希臘的門窗——通風采光,實用!然而,中國的建筑設計,亦或是美食,實用與審美兼顧,物質與精神相親,著實巧妙,不禁感嘆:此心到處亦悠然。
實用與審美兼顧,不僅方便了生活,還陶冶人之性情,豈不悠然?著名啟蒙學家曾言:“面包與鮮花我皆要。”審美需要是人之常情,如同睡眠需要,飲食需要一般。中國建筑學上園林始終是一顆耀眼的明珠,正是因為園林不僅提供了自然清新的環境與適宜生活的條件,更滿足了人的審美需求。亭臺樓榭,花鳥蟲魚,小橋流水,移步換景之間,人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滿足。“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靈魂”,人總是向往美好,在美好中尋找生命的意義。在古希臘神話中激怒眾神的西西貝斯被懲罰,日日推著巨石上山,可最終他找到了枯燥的生活的意義,那便是耳邊的清風,蔚藍的天空,山間盛開的繁花與茂密的綠林,在加繆的筆下,人人亦是西西費斯,唯有審美需求得到滿足,人的靈魂才能被喚醒,生活在無意義的苦惱中獲得一份悠然。
物質與精神相親,用理性創造世界,更用感性豐富心靈,豈不悠然?康德曾說,”物質讓我存在,而精神讓我活著”,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出,”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謂”物質”,是吃穿住行等保障生存的條件,”上層建筑”則是文學,藝術、人倫等精神。我們離不開物質,沒有物質,無法生存,所以,我們用理性的頭腦來尋求物質,滿足物質需求,之后,我們仍需要精神,所以我們要用感性的心靈來感知。看到鮮花,蜜蜂,把它當做巨大的食物倉庫,可人們欣賞其爭奇斗艷之美;看到綠竹,熊貓迫不及待的品嘗,詩人們贊嘆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氣節。若生活僅有物質,那世界將如同黑白畫一般單調,精神是生活的調味劑,是五顏六色的筆墨,讓人喜悅也讓人悲傷,讓人明白,人不只是只有軀干,還有靈魂。
上個世紀,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的教育理念,將性情的陶冶與知識的傳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可如今隨著內卷之風盛行,孩子們的精神蒼白,在日復一日的”題海”中,孩子們成了”做題機器”,這與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然而,這樣的孩子又與冰冷的電腦有什么區別呢?
世路如今已寬,此心到處悠然,擺脫實用的過度羈絆,多那么一點心趣,多那么一點情趣,在物質的世界里贏得有趣的靈魂和豐盈的精神家園。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