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處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中,不免會遇到挫折與困難,也就是所謂的“逆境”。逆境固然給我們的生活及事業帶來很大障礙,但同時也能促人成長。
逆境的磨練能夠迫使你提升能力,讓逆境成為前進的動力。昔日的越王勾踐在滅國之后,被吳國緊逼,百般刁難。他在逆境中臥薪嘗膽,匍匐前進,熬過了漫長艱辛的逆境時期,厚積薄發,最后一舉殲滅吳國,重回巔峰!這也印證了拿破侖所講的一句話,他說:“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候。”困難之時,只要我們不失拼搏,進取之精神,逆境就能成為前進之動力。
然多數者并非王侯將相、時事名人,他們只是普通人民,只望能生活得更好。于是便主動向著“逆境”招手,想要通過“逆境”中的磨練改變現狀,提升自我,從而改善生活。
所以我講:“逆境還可以激發人的主觀能動力,充分發揮人的潛力。”在心理學上,我們把此類情況稱為“應激”。《老人與海》便塑造了桑地亞哥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他出海84天,未捕到一條魚,但他以信念為支柱,與大馬林魚和各種鯊魚糾纏搏斗了三天兩夜。他的力量從何而來?正是逆境激發了他的主觀能動力。激發了他在逆境中想要生存的強烈欲望,從而充分發揮了人的強大潛力。這也正如德國著名鋼琴家貝多芬所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主動迎難而上,吃苦耐勞,結果雖不定,但定能有所收獲。所以處逆境之中就要做到像古羅馬的悉尼加所講的意志堅強的樂觀主義者一般,用“世上無難事”的人生觀來思考問題,越是遭受悲劇打擊,越是表現得堅強。唯有如此,才能不斷錘煉自我,激發潛力。
處逆境之中,一味的抗拒只會愈加痛苦。倘若我們學會去接受它,去感受它,去思考它,哪怕是身處逆境,也能發現生活的美。
俗話講:“戰勝自己才是戰勝了最大的敵人。”一旦我們困于逆境,戰勝自己才是最大的難題。倘若戰勝了自己,逆境便會像被你惹生氣的孩童一般,棄你而去。剩下的便是那生活之美。輪椅上的史鐵生,以文學藝術之道,完成了對人類生存根本困境以及如何突圍的自我思考,處逆境之中找出了生命的精彩。而同樣的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介紹了自己體會不同的豐富多彩生活以及他的慈善活動。她在自己一生的逆境之中品味生活,將逆境化為風景,還用自己的善心和雙手去美化風景。故曰:“身處逆境,要與其周旋,戰勝自我,方可將境化為風景,找到生活之美。”
松下幸之助曾講:“人的一生,難免會有浮沉。反復的一浮一沉,對于一個人來講,正是磨練。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驕傲;沉在下面的,更用不著悲傷。”所以,我們要做的,便是調整心態,勇于面對逆境中的困難,克服逆境。方能促人成長,甚至于成就人生。
作者:魯隱巖
年級:高三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