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城市的新街道和新興建筑,特別偏愛“洋名稱”,對此現象,有人反對,也有人贊同。我認為地名應采用具有自己本土特色的地名,這是一種民族特色文化,我們應保持民族特色文化,彰顯我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
當前一些城市市民偏愛“洋名稱”,純屬崇洋媚外的心理。這種心理不僅僅表現在地名“洋化”,生活中種種表現皆少不了“洋味”:買車偏愛洋車,手機不愛華為愛蘋果,淘寶上的國外代購每天交易數字驚人,傳統節日春節沒好好過,圣誕節氣氛卻滲透國內商場、大中小學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國產”的就是不放心,“進口”的就是好的,這種判斷在很多國人心中根基很深,這種判斷很明顯是不客觀的,這種崇洋媚外的心理歸根到底就是民族自信心不足,民族意識的淡化。
而地名是一個地方的特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地名跟一棵老樹、一座古橋、一座古代建筑一樣,經過時間的洗禮,終將成為一種共同的記憶,這種共同記憶是一個地方、一個民族的根,一種鄉愁,一種凝聚力。浙江省金華市永康縣這個“永康”名稱就很有來歷,相傳三國時期,吳國孫權之母因病到此進香,祈求“永葆安康”,吳國太病愈,孫權大喜,遂賜名“永康”,“永康”,即永保安康之意。再比如玉環市,“玉環”名源于海島奇觀,古志記載“晨霧繞島,形狀如環;上有流水,潔白如玉”,于此得名玉環。這兩地名名稱與當地的歷史,地理風光特點結為一體,別具一番文化底蘊和詩意。美麗的家鄉,獨特的地名,我相信在代代的子民心中將會是永遠的記憶,永遠的思念,永遠的自豪!
所以,地名取名是很講究的,保持自己本土的特色是有長遠意義的。沒有自己特色文化的民族是悲哀的,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卻不知繼承發揚,而卻樂于“洋化”,更是悲哀的!因此,地名提倡本土特色地名,保持自己的特色,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是很有必要的。
對于地名“洋化”現象,我們很是反感,但幸虧大多數國人還是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央視《焦點訪談》,《人民日報》對地名“洋化”現象的泛濫的批評,無疑給社會做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廣大網民也對此現象表示否定,這無疑是令人欣慰的。只要主流導向是正確的,大多數民眾是理智、清醒的,哪怕不和諧的聲音時不時冒出來,但終究是壓不倒、撼不動民眾民族意識和共同的文化認同這兩棵大樹。
當然,遏制地名“洋化”的泛濫,最重要的還是有賴于當地政府部門的管理和宣傳。一個地方的地名如果“洋化”泛濫,只能表明當地政府的管理工作態度上的輕視,政策上的漏洞讓一些市民在取地名的時候過于關注短暫的經濟效益,而忽略了更有長遠意義的效應。
總之,拒絕地名“洋化”,提倡地名保持民族特色,增強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指數,彰顯我中華民族文化魅力!
作者:陳周連
年級: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