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嘆說:“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單八個人的性格都寫出來。”這是他對《水滸傳》的至高評價——讀不厭。我剛試觸那綠色的封面,撫摸順滑的紙張時,心中也抱著這樣的期待。
對于一個小學(xué)生來說元明之際的白話,已是太過遙遠,那些為金圣嘆所稱道的好漢們,在被流行文化占領(lǐng)的大腦中,已由鮮活的生命變幻成一個個徒有其表的名字。那時的我,對這被迫而讀的大書毫無興趣,每天的讀書結(jié)束后,就迫不及待地撲向了家門外的綠地和操常“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此言之本意,原是恐怕少年人讀了這俠義翻騰的書,心中升起幾絲不切實際的夢想,做出什么不該有的舉動。然而于我言,《水滸》卻似失去了這一輪光環(huán),或件由于對武俠題材不大“感冒”的關(guān)系,縱使到了該有幻想的年紀,《水滸》也依然沒有走進我的生活。
初中時光里,對歷史發(fā)生的興趣,使我不由得埋首故紙堆,尋找著零星的史料,來補全頭腦中的理解謬誤。這時,有關(guān)“淮南盜宋江”的記載重新映入我的眼簾。書架上那沈尹默題寫的“水滸傳”三個大字,吸引著我又重新將它抽了出來。
讀了幾行,或許由于文言的日夜熏陶,古典的白話倒也好讀了起來。隨手向后一翻,李逵在紙頁中白條坊樓上一躍而下,手起斧落,一片腥風(fēng)血雨。有人覺得劫法場一段血脈僨張,令人過癮,我初讀時,卻覺不寒而栗。那血雨中,被一刀殺之的百姓血,怕是多過官兵之幾倍,然而掩卷長思李逵在書中的“孝”(沂嶺殺四虎)和江州劫法場的“勇”結(jié)合而看,恰如一個有倍于成人力量的孩子,孩子是不懂他人疾苦的,他只知道自己的哥哥隨著監(jiān)斬官一聲呼喊行將離世,那么哥哥的命自然重要。至于觀眾們,不過是背景板罷了。剖析這種思想,“游民”兩字浮現(xiàn)在我的腦中。是啊,游民有什么道德標準,可官呢?那么,游民群體思想形成背后的社會原因更加值得我們深思----北宋官僚政治的黑暗所催生的反抗精神。
一部《水滸》,讓它歷久彌新的不是表面上的義氣、忠義,而是“勇往直前”的高貴精神。而這種精神,從大澤鄉(xiāng)的魚肚中綿延.飄過北宋,也在我們每個人的血脈中流淌。重望水泊,我看到了施耐庵筆下生輝的人物,也聽到了我們民族精神的樂章。
作者:郗梓翔
年級:九年級
作文網(wǎng)專稿,未經(jīng)允許禁止轉(zhuǎn)載
中學(xué)生寫作指導(dǎo)、寫作素材、優(yōu)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作文網(wǎng)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guān)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地圖 | 服務(wù)協(xié)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lián)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