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紙黑字地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道理。曾經有人說,《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傾盡一生寫的洋洋巨著,也有人說,這是一部社會學巨作,是一部近代中國的社會寫照,黑白是這張默片的底色,苦難是這生活的家常飯,奮斗與樂觀則是這部劇作的主旋律…但當我懷著拜讀的心情讀完這部書,掩卷深思,發現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震撼,更應該是一種心靈的洗禮,一種價值觀的學習,一種對生活的理解,一種對人生的頓悟…
路遙說:“生命從苦難開始,只有在苦難中才能誕生靈魂的歌聲。”的確,生命總有缺憾和苦難,人們的種種掙扎和奮斗就是為了彌補這些缺憾和苦難。而個人的精神和意志、生命周圍的親情和愛情無疑在作品中成為掙扎和奮斗的支撐點,是最后走出苦難,誕生靈魂之歌的基礎。而如果讓我用自己的話評價這部書,我寧愿說:這,只不過是在特定的時代,社會的最底層面對種種變革,僅僅為了生存下去,為了農民千年不變的心愿----吃飽飯而努力著,他們發出內心強烈的吶喊,在新時代彷徨著,在黑暗的日子里摸索著,最后,當改革開放的曙光照亮他們的時候,注定也將他們的人生照亮,熠熠生輝!
《平凡的世界》里,許多人都是不平凡的,不論生活是何種模樣,他們一直堅守本心:金波始終掛念著軍馬場的藏族姑娘,即使前路渺茫,最終還是勇敢踏上了尋找心上人的道路;李向前明知潤葉對自己并無愛情,卻還是無私地幫助她的家人,即使不幸身殘后,依然堅強應對,做到自力更生……
我慨嘆孫少平沒有因為貧窮而沉淪,慨嘆他不曾向命運妥協的抗爭精神。因為貧窮,他挨過餓,因為貧窮,他輟學過。在嘗遍了生活的酸苦,體味到世俗的薄情后,命運依舊沒有眷顧他。在生活經歷了一系列變故后,他咬牙忍苦,離開貧瘠的黃土地,獨自去陌生的城市找尋屬于自己的天空。最終,在煤礦廠成為一名“攬工漢”,即便有機會到省城工作,他依然甘愿留在這里。少平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平凡人對于工作的極度熱愛,詮釋了平凡人對苦難的的深刻認識,詮釋了平凡人對生活的深邃理解。當他站在奮斗多年的土地上,看到太陽永恒的微笑,那一刻涌滿淚水,我想,他看到的是負重前行的意義,進而發出了最有力的感悟:“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無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目標,并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完美的,精神才會永遠年輕。”是的,雨浸風蝕的落寞與如水般靜靜流過青春奮斗的歲月,一切都歸于淡然,這才是生活,這才是人生。
這是一群有獨立人格,始終堅持同困難抗爭的英雄,他們用堅忍與仁愛寫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正如扉頁上所寫:“這部小說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助她的家人,即使不幸身殘后,依然堅強應對,做到自力更生。現實生活中,面對普通而繁復的生活,我們可能會有不滿,會發牢騷,但生活依然會不停轉,明天將依舊如約而至。或許短時間內我們很難改變自己身處的環境,但我們可以努力讓自己的內心豐盈,“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茍且,更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只要心靈是自由的,我們便可以隨時到達遠方的田野。
細細回味,其實我們都是生活在平凡的世界的平凡的人們,為著生計奔波勞累。只是有人的目光僅僅為了一點可憐兮兮的薪水,有人的目光已經看向了更遠方。我是要做孫少安還是孫玉厚?要為自己生活還是他人?為精神活著還是物質?我想,我已有了答案。這部小說讀起來,不禁使我熱血沸騰。它成功的解讀了苦難和奮斗,平凡和偉大。
我們生在和平的年代,活在幸福的國度,仍要困境中不忘堅持,苦難中不忘前行。做一個平凡的人,努力前行,找尋屬于我們的海闊天空,建設屬于我們的美麗人生。
作者:蘇三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