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記憶的卷軸畫,用心靈撫平邊角泛黃的褶皺,回望小城千百年間的滄海桑田,觀望當下的燈火輝煌,展望未來的日新月異。
華燈初上,我靜靠著車窗,耳邊環繞收藏已久的音樂,空氣中彌漫著熟悉的味道和最清澈的眷戀。初夏的南方小城變得多愁善感起來,朦朧細雨中,昏黃的燈光漸漸模糊了車窗,依稀可見路上的人們,拖著疲倦的步伐,朝街道那頭走去。微風拂過耳畔,一眨眼,揉進了有關這座小城悠遠綿長的回憶里。
小城,我愛它偏安一隅的單純。劃破天空的第一道光亮,喚起點點生靈。我踩著碎片似的光,依偎著殘存的溫暖,朝云霧繚繞的山間走去,隱藏在一片片青蔥茂密之下的,是碧瓦重檐的吊腳樓,它是名詞、是所有遠方的具象、更是所有夢想的依托。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腳下的黃土同樣也孕育著無數的土家兒女,他們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生活常態,把汗水當作饋贈大自然的禮物,像守護神靈般,世世代代秉持著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
煙雨籠罩的江面,點綴著三兩葉輕舟,如仙境般令人神往。不由得想到從文先生筆下的山山水水,山的沉穩與水的靈動,在清澈的文思中涌現出的是最為純凈的人性之美。亦如文中的翠翠,在那個車馬慢、書信難的年代,她做到了一生只愛一人,而又不染一絲世俗之氣。
漁歌唱晚,它沿著時間、沿著陽光和季節,一路風塵雨雪,傳到今天才聽出它的春華秋實和對未來的美好愿景!當回憶被未來的呼喚牽絆住,我明白了,那句需付諸行動的“珍惜當下”是怎樣的不可方物。
老一輩人的希望,在現代化的時代格局中形成了。泱泱中華,五千年的風雨歷程;悠悠塵世,五千年的星移物轉,造就一個強不可破的現代中國。從四書五經中感受、從驚鴻霓裳中品味、從大漠孤煙中走來,賞山河萬里,悅詩風洋溢,歷史的沉淀終以翻騰的姿態涌現在世人面前,一項又一項的世界奇跡正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書寫!
由大極小、由遠及近,眼前的這座小城,也被賦予了現代化的氣息。告別靠天吃飯的時代,豐衣足食早已成為現實。走出大山不再是夢,接受教育的機會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數代人艱苦奮斗的卓越成果在慢慢浮現,新的一代正乘時代之東風,賡續革命之火種,以青春之歌譜寫盛世華章!
在日新月異的交替變換下,關于這座城市古老的記憶,似乎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漸漸遺忘。人文價值的傳承不斷受到挑戰,承載著歷史見證的古建筑因不符現代化發展模式而被拆除,有幸還能再一次聽老人們圍在老梧桐樹下敘說當年,千萬種風情亦不見褪色,時代的發展帶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也許這些都正以記憶的空白烙印在老一輩人的情思中。城內的小巷沒有了往日的幽靜,它開始走進漫長的歷史,在一片燈紅酒綠的喧囂中,漸漸被林立的高樓抹去,小巷的韻味也成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兒時記憶。
老梧桐仍舊傲然挺拔在江邊,多想將自己的思緒編織成一個花環送給它,沒有鮮艷,沒有嬌美,只有一顆質樸的心,任由時間盡情的穿梭,為小城帶去無限的慰藉和永不磨滅的真誠。
雞鴨歸圈,山鳥止林,一切都驀然寂靜下來。流轉過的輪回,沒有人能夠細數無窮,就像最動人的愛,只是經過了一場名為久別重逢的相遇。霎時間,仿佛回到了吊腳樓下的小巷,看見一個背著小背簍的女孩,牽起媽媽的衣角,朝青石板路的盡頭走去......
作者:楊姿蕓
年級:大二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