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于世,都將面對“生”與“死”的歸宿與來處。“從何而來,歸于何方”是我們的根與源。畢淑敏就在這所謂“根源”的契機中,以愛為名,預約死亡。
畢淑敏以她留戀世間而又從容直面死亡的溫暖訪問了那一群平凡而又偉大的臨終老人,當死亡無可避免,那群直面的人就是勇士,余下的善意,溫暖了不止一世。
眾生百態(tài),各有各的天命,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終數,也是偉大。有人轟轟烈烈當歌縱馬,驚艷了歲月,有人安安穩(wěn)穩(wěn)靜守庭院,細數著流年,可不論他們活成了何等模樣,終歸會歸于虛空,面對臨終。死亡本應該發(fā)生在地獄,卻冠以天堂的名義。大多數人對此都是忌諱,也忘記了,來世一遭,已是恩賜。
畢淑敏在書里留下了不同人的悲哀與從容,那名出國留學的博士用他所謂的“孝心”對老人實施不堪又有違法人理的行為,并為此冠以天道的名義,也有小白寧愿美麗掩藏也會照顧耄耋老人,不用為之予以名聲,她本良善,而那位承載了白內障老爺爺期許的志愿女孩也終會將這份生命中沉甸甸的善良深埋開花,愛及眾生。這是不同生靈面對生死的心之所想,而我始終相信,萬物皆有情,不論國界,不分物種。西方國家有著“安樂死”的習俗,是希望在生命的盡頭徒余美好安樂,此謂尊重生命,而中國不允許這樣的結局,因為萬物自有緣法,人命也有定數,不可隨意舍棄,也是敬畏生靈。
畢淑敏說預約死亡,我想此間應有契約生命,生是天命,死是必然,她作為一個醫(yī)生,見慣了陰陽相隔,尋找陰陽界的那一線契機,并非為了逆天改命,而是希望在面對死亡時,以愛為名敬畏生命,奔赴生命的約定之時淡然而又從容。
人在與世界告別時,有一個詞語叫作“回光返照”,我想,在那短短的瞬間,臨終的人大抵是像電影掠過般再度走完他的一生,并于心底期許著,來生與約定,告訴他摯愛的人,何時再重逢。這是一場生的告別,也用極致的愛意簽約來生。曾聽說過一句話“”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也許今生的偶然相遇,是你前世苦苦期許的約定,是前世于佛前許下的愛意今生,以愛為名,契約生命。白落梅也曾說“今生你是我設下的一局棋,來世我便做你宛若梅花般的妻”她以時光為契,許下花落來時。
我走在路上,眾生蕓蕓,每個人帶著各自的前世緣法和今生的人情經歷從我的身旁路過,個人有個人的喧囂鼎沸,路過我的紅塵,此為盛大。而人銷茶散之后,我也有自己的荒蕪歸途。我們終將路過人間繁華,走過暮雪千山,然后在自己寂靜無聲的世界獨自面臨終老,無可避免,殘忍的同時也不失從容。
書里的夫曾言,沒有人會對死亡感興趣。誠然“死亡”這個話題極為敏感沉重,但人生百年而已,死亡是命中注定,無非早晚而已。畢淑敏用她溫暖的筆觸描繪了一群直面生死又溫良的勇士,一位女士安樂而已,亦有人疼痛而亡,可皆如書里的白內障老爺爺一樣,直面死亡也溫暖善良。這是一本人性的揭示書,那位博士的行為確實可憎,令人不齒,也是溫與良生命的自述,小白的美麗與臟亂的反差以及白內障老爺爺至死臨終仍希望那個志愿女孩可以開朗。
他們帶著他們的煙火愛意溫暖世界,然后再波瀾不驚的老去,臨終的“回光返照”是他們最后的嘆息,其后便是永恒的沉寂。
這是一場生命的華宴,在那個四四方方的臨終醫(yī)院,一個又一個生命臨終時的善意是對這個世界最為深情的告別。
他們也許離開得不夠安詳,告別得不夠坦蕩,可這些受盡病痛磨難的人們必將會擁有更為精彩的來生。
我們在彼端心系,牽引著他們的來生約定。
以愛為名,是敬畏生靈,也是對這個世界的契約。
如果可以,我愛你,可以沖破陰陽界。
文章作者:江晶晶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yōu)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xié)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lián)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