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到梁家河是在我小學五年級時,看到爸爸帶回來的那本《梁家河》書。聽爸爸說梁家河是習近平主席曾經勞動、生活過七年的地方,我就很好奇,用一天時間把書看完。那時,黃土地、窯洞、炕、跳蚤、窩窩頭.....讓我陌生和好奇,總想去實地看一看。
這個愿望在今年暑假終于實現了,我和爸爸、媽媽去了延安,走進梁家河。
那天天氣晴朗,一大早,我們從西安乘坐動車來到延安市,然后換乘汽車又走了大概兩小時到了延川縣文安驛鎮。路上,我看到山坡上的一座塔。爸爸說,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這座塔叫寶塔,山叫寶塔山,是延安的標志。
到了梁家河村,心情不覺一陣激動。村口游客很多,許多白襯衫,佩戴黨徽,舉著黨旗的青年,顯然和我一樣都是來接受革命教育的。村中有一條小河,河水很清澈,靜靜的流淌著。我們先到村委會大院里的村史館,正對面是搭了一個很大的橫幅,那是習爺爺說過的一句話“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鄉”,很多人在橫幅下拍照留念。在村史館里,陳列著大量實物和圖文資料,展示了習近平等知青在梁家河村勞動和生活的情景,內容分為走進梁家河、插隊延川、落戶梁家河、青春礪煉、故土情懷五個專題。
走出村史館,我們跟隨導游來到一家舊窯洞。我很驚奇,還能在山肚子里面建房子。聽導游說,這是當年習主席等知青插隊到村后的第一處住所。走進這個保留著舊時模樣的窯洞,只見靠門的炕上放著一排鋪蓋和床鋪,炕中間擺著一個小方桌,方桌上立著一盞油燈。看著油燈,我想象習爺爺夜里看書的情景。
聽導游介紹,當時年僅16歲的習近平遠離父母,從北京來到偏僻落后的陜北農村勞動鍛煉。那時,生活條件很差,缺水沒電,吃不飽飯,穿不暖衣。條件雖然艱苦,但習近平并沒有被困難嚇倒,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與鄉親們一起勞動種田。在艱苦的環境中,培養了他特別堅強,特別能吃苦的性格。之后,經過全村人的推薦,習近平離開梁家河村,到清華大學讀書。從而,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
參觀完梁家河村,我感到習爺爺雖然現在是我們國家最高領導人,但他是那樣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這和他當年那段下鄉當農民的經歷有很大關系吧。看了《梁家河》的書,再實地到梁家河參觀學習,我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懂得了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吃苦和勤奮,只有能夠吃苦,才能克服困難,也才能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取得好的成就。
文章作者:李佳芮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