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有1937年那場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盧溝橋也是要揚名于世的。這座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僅從建筑質量來說便非同一般,據說,經試驗,這座古橋曾通過429噸大型平板車而無恙。再說呢,它的驕傲資本何止這些,在“藝術”上,人家也是聲名顯赫——光是盧溝橋的石獅子,就讓多少年來多少人為之眩暈。
對于那些讓人“久仰久仰”的名勝古跡,最讓人尷尬的莫過于現實與想象的巨大反差,這樣的事,我已經歷過不知多少次了。盧溝橋還好,盡量照顧了游人的心情。尤其是走在橋上,中間那一部分凹凸不平的石板橋面,讓人仿佛一腳踩上了滄桑的歲月,時空一下子穿越回了幾百年前。
這些大石板,據說是20世紀80年代對盧溝橋進行修復時特意保留的原物。而在此前,橋面曾經加鋪柏油、加寬步道。直到1986年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成立,才恢復其原貌。
邁步橋上,不妨放慢腳步,緩緩地走。橋不長,河面橋長僅210多米,包括兩端引橋,也不過260多米。但在“資歷”上,它是絕對的“老資格”,始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花了近三年時間建成。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游歷中國,見到這座橋后,十分推崇,在他的游記里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還說橋上的石獅子“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由此可見,盧溝橋初建時便不同凡響,以后的重建、修繕只是進一步鞏固它的瑰麗罷了。
橋上石雕護欄柱頭上的石獅子,是盧溝橋的另一張名片。石獅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有的還躲躲藏藏,所以有“數不清”之說,據說總共有五六百只(經歷了多次修補,每個時期的數量亦有差別)。因為久經風雨,有些石獅子似乎顯得神態模糊了(尤其是個頭小的)。歲月總是無堅不摧,只要它有足夠的耐心,再硬的石頭也終將敗下陣來。
這座奇妙的石橋,作者(設計者)是誰?在橋上居然沒有留下任何文字,事后查詢資料,居然也沒找到相關記載。這么有創意的一件作品,有關人員卻忘了青史留名之事,就算是“集體創作”,也有個牽頭的人啊。
盧溝橋的東頭,是名氣同樣不小的宛平城。查閱有關資料得知,此城建于明末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于崇禎十三年建成。修建此城的目的,卻只是為了防范農民起義軍進擊京師,所以當時叫拱北城、拱極城。因為是出于軍事目的而建,當時的城池不設大街小巷,也沒有其他生活區域,城門也只有兩座。直到1928年,宛平縣從京師劃歸河北省,這里才成為一座縣城,稱為宛平城。再往后,宛平縣不存在了,古城卻依然保存下來。
走進城門看了看,今天的小城,已然成為一個寧靜的城市社區。在喧囂的大都市一隅,有這么一處披著古裝、流淌著古意的處所,也算是很難得了。就讓它和盧溝橋在這里靜靜地守護歷史吧。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