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五千年歷史長河中詩人筆下的永恒主題,是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陪伴慰藉,是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悲壯感慨,更是張若虛“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一問。古往今來,新舊相推,月亮總是承載著人類無盡的情思與思念。“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現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月亮的感情不僅僅停留在遙望和寄托之上,更是踏上了探索的征途。隨著科技進步,我國已經順利完成了探月的戰略目標,為人類的月球探索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由此觀之,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不僅要有看月的浪漫情懷,更要探月的篤行實踐。
與誰同坐,清風明月我。看月,是人類千百年來的浪漫情懷,情感寄托。每當夜深人靜,仰望星空,月亮總是最明亮、最動人的存在。她寄托了無數人的思念,激發了無數人的靈感。是蘇軾在貶謫失意時與張懷民共賞承天寺月光,寫下的“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曠達自嘲,是張九齡遭貶荊州長史以后,望見天空一輪嬋娟感慨而出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詩仙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大夢初醒后寫下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古往今來,無數的詩篇、歌曲、畫作,無不凝聚著人類對月亮的深情厚誼。在月光下,人們思鄉、懷舊、抒情、幻想,以月寄情,月亮成為了人類精神世界中的一盞明燈。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探月,是將千百年來的浪漫理想付諸實踐。月球,這顆離我們最近的天體,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探究宇宙奧秘的起點。近20年來,中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將人類對月亮的認知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從嫦娥一號成功拍攝月球表面圖像,到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再到嫦娥五號成功帶回珍貴的月壤樣本,中國航天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人類探月史上的新篇章。通過探月,我們不僅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構造、資源分布,更可以為未來的深空探測積累經驗、技術和數據。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是國家實力的體現,更是全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渴望與探索。中國的探月工程,無疑為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看月與探月,一個是浪漫的情懷,一個是理性的探索實踐,少年不應只有“鮮衣怒馬少年時”的浪漫肆意,更應有“不負韶華行且知”的實踐篤行。君不見,盲人考生趙劍葉艱苦奮斗,矢志不渝,靠著放大鏡也要高考圓夢;君不見,“95”后飛行員徐楓燦,勇逐理想,不言放棄,歷經千磨萬擊還堅勁,終于成長為萬眾矚目的飛行員;君不見,中專女孩姜萍,堅定目標,勇敢奮斗,永不放棄,奪得數學競賽全球第12名。君可見,行動是對理想最好的詮釋。陳延年先生曾言“少年的肩上又清風明月和國家擔當,挑起時代的脊梁”現如今,我們站在時代的橋頭,第二個百年目標就在眼前,民族復興是當代青少年責無旁貸的使命。我們應該保持著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毅。在新時代,用自己的行動,從“看月”到“探月”從“理想”到“實現”。
無論是看月,還是探月,我們都在不斷地認識自己,認識宇宙。月亮,這顆古老而神秘的天體,承載了人類的無盡情思和無限夢想。她讓我們在仰望星空時,不僅感受到美的存在,更感受到探索的力量。偉大的探索者目標堅定,篤行不怠,有對理想的執著和對真理的堅守。只有敢于挑戰、勇于探索,才能看到更廣闊的天地,攀登更高處的山峰。每一次對月亮的凝望,每一次對月球的探索,都是我們人類不斷追求真理和美好的足跡。在看月與探月的交織中,人類將不斷走向未來,走向星辰大海。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